:::

第 223 期 (2018年3月份)

中國大陸臺商融資困難 問題之探討作者:何淑敏

電電工會發布「2017 年中國中國大陸地區 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TEEMA 調查報告)」, 歸納中國大陸臺商對中國大陸經營有五大趨勢如 下: 一、臺商增加對中國大陸布局意願下降: 「擴大對中國大陸投資生產」比例從 2011 年的 50.95%,下滑至 2017 年的 32.46%;中 國大陸投資環境每下愈況,臺商不斷縮減對中國 大陸投資,並隨著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擴大對東南 亞國家布局。 二、 臺商與中國大陸企業合資意願呈上升趨勢: 受訪企業「與陸資企業合資經營」2011 年 為 5.37%,2017 年上升為 12.98%;但是中國 大陸經濟進入新常態,臺商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三、中國大陸臺商返臺上市意願呈上升趨勢: 因為臺灣資本市場法令較健全、金融市場較 成熟及有穩健的本益比等特性,因而提升臺商回 臺上市融資意願,受訪企業「希望回臺上市融資」 2010 年為 1.41%,2017 年已上升為 7.45%。 四、 中國大陸臺商未來經營預期呈現悲觀趨勢: 中國大陸過去快速成長的同時,也帶來產能 過剩、環境惡化等問題,中國大陸試圖放緩經濟 快速成長,以維持穩定長久的發展,也壓縮到臺 商經營成長空間。「臺商在中國大陸經營績效分 布」調查中,臺商認為在中國大陸事業淨利將呈 現負成長部分(包含 -1% 至 -50% 以上占比), 2013 年為 59.02%,2017 年為 69.75%。 五、 中國大陸臺商經貿糾紛比例連續呈上升趨 勢: 從「調查區域別經貿糾紛發生分布」可窺 見,2013 年發生糾紛為 2566 次,2017 年上升 為 2804 次。 綜觀目前的情勢,不論臺商在中國大陸繼續經營事業,或是因為未來在中國大陸經營預期悲 觀必須另外尋覓其他國家發展事業,其企業之營 運資金來源及財務規劃變成極為重要之課題。我 們經常聽到臺商抱怨融資困難之處境,兩岸的金 融機構原本就是受高度監管的機構又涉及兩岸政 治和經濟敏感的問題,中國大陸臺商融資困難的 確是較有挑戰之議題! 以下就中國大陸臺商面臨融資困難,謹從財 務及經營觀念提供淺見如下 : 一、 積極尋求轉型升級貸款: 前面提到臺商轉型升級刻不容緩,當前中國 大陸臺商最急需的融資服務項目,主要應是「轉 型升級貸款」。臺商之轉型升級,已經努力了好 幾年,但到目前還在苦戰之中,如此的不順,和 業主缺乏資金很有關係。例如:有些原本開工廠 的臺商,想要跨足服務業,新開店面需要錢,開 拓通路也需要錢等等,實際上是一套新投資,如 果業主沒有足夠的自有資金,那就寸步難行。 然而,在轉型升級方面具有緊迫感的臺商, 有很多是碰到較大困難、非轉不可者,其原本就 拿不出足夠的錢來做轉型升級,特別需要銀行支 持;可是,銀行眼見此種臺商經營有困難,卻反 而會縮手不放貸,因而難免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就是銀行不放貸,該等臺商即無法轉型升級,結 果是後者申貸條件更惡化,更難以獲得銀行支 持。建議臺商積極向銀行界洽商,從根本改變相 關貸款模式,以臺商先進的生產技術或新商業模 式的「軟實力」來取得融資。 二、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 臺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將資金匯入中國大陸銀 行之後,若欲全部或大部資金領出,則必需提出 動支計劃,且每次提款金額有一定的限制,因而 造成資金週轉上的困難,為了尋求營運資金,不少是以臺灣地區的公司做為擔保而取得貸款,這 是較為正規的做法,但是臺灣地區的公司必須符 合臺灣公司法第 15 條及第 16 條貸款之限制及 保證之限制,以免臺灣負責人違反法令而受罰。 尤有甚者游走法律邊緣,以其他管道取得資金。 因此除非是出口導向或進口替代的產業或政策上 所鼓勵的企業,或是具有先進技術可尋求轉型升 級貸款外,一般而言臺商是不易獲得貸款。目前 中國大陸臺商要引進境外低成本資金,透過「貿 易項下」理由以「預收貨款」方式比起高度管制 的「資本項下」更為務實。 臺商原來是本持著臺灣中小企業靈活勇敢 且戰且走之精神,大部分資金不夠充足,以至於 常常出現「以短支長」的資金操作策略,如果遇 上景氣不好,某年度財務周轉不靈可能導致惡性 倒閉。所以,臺商老闆一定要建立正確的財務觀 念,要會讀財務報表,或找對適任的財務長處理 財務報表問題。管理階層的心態要讓財務報表透 明化,不要有心存兩套帳的心態,再委託會計師 辦理財務及稅務查核簽證,就不用擔心和銀行洽 談融資時拿不出財務報表做為申請融資之應備文 件。臺商老闆要特別學會解讀財務報表三大表之 ㄧ的財務狀況變動表。分析該表各項目,可以看 出企業之經營活動、融資活動、投資活動三方面 內容。透過三種活動是引起企業的財務狀況變動 的主要原因。 三、建立正確的經營觀念: 有些臺商老闆認為中國大陸可能法規未臻 完善,可鑽法律漏洞,例如報假帳逃漏公司稅, 低報外籍員工薪資,以為被查帳了就拿錢出來擺 平。這樣的心態也會使得融資銀行對臺商企業喪 失信心,從嚴審核融資案,對中國大陸臺商而言, 真是得不償失。 近期東莞有一補稅案件,2014 年下旬,東 莞地稅對全市外籍人士個人所得稅申報信息展開 分析;使用大數據分析比對,偵測出某公司有下 列異常: (一) 某公司申報個人所得稅之外籍人員數偏 低。
(二 ) 申報工資、薪資每月只有 1 萬多人民幣, 且境外收入為零,薪資明顯偏低。 基於前述異常,東莞地稅對某公司財務負 責人和集團財務總監展開約談數次,某公司終於 承認申報瑕疵,對於已申報的外籍員工個人所得 稅,核算補繳人民幣 470 多萬元。 然而,東莞地稅並未就此打住,更進一步, 持續使用大數據分析比對,發現某公司補稅後之 外籍員工之薪資仍偏低,於是深入查核。嗣後, 東莞地稅層報上級機關後啟動雙邊稅收資訊交 換,邀請他國稅局協助蒐集境外信息,因而掌握 外籍人員境外給付薪資之情形。 東莞地稅再次約談某公司管理階層,告知 已掌握該集團外籍人員境外薪資信息;同時,該 集團正籌備上市,東莞地稅提示企業作為代扣代 繳義務人,如果外籍人員未足額納稅,企業承擔 短扣繳之補稅及裁罰風險,不利集團上市。最 終,某公司共計補繳外籍員工個人所得稅人民幣 3608 萬元。它成為迄今廣東省最大一筆透過對 外專項情報交換補徵的稅款。 由此案例可見中國大陸稅局已有能力廣泛應 用大數據分析比對選查案件並且採取積極查稅的 態度,明顯低報外籍員工薪資之企業,都可能列 為優先選案對象。中國大陸臺商必須建立正確的 經營觀念,不能再以過去認為中國大陸法規未臻 完善的思維在中國大陸經營事業。 綜上所述,隨著中國大陸臺商對中國大陸經 營之五大趨勢,在中國大陸繼續經營事業或是因 為未來在中國大陸經營預期悲觀必須另外尋覓其 他國家發展事業已成中國大陸臺商之重要投資決 策。中國大陸臺商因而產生的融資困難是不爭的 事實,惟有保持企業擁有先進技術或新商業模式 的軟實力,才有本錢向融資銀行爭取貸款機會。 臺商轉型升級並朝向上市或上櫃為目標也是可以 解決融資方法之ㄧ,建立好正確的財務及經營觀 念,是取得融資的基本要件。( 本文作者何淑敏 現為智興科技有限公司財務長、臺商張老師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