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24 期 (2018年4月份)

中美貿易戰對臺商的影響及因應對策作者:袁明仁

中美貿易戰一旦爆發,對臺商有那些影響?對那些行業或企業影響最大?已成為臺商圈熱議的話題,如何做好因應對策,以降低受到的衝擊,備受關注。

在討論中美貿易戰是否爆發之前,幾個關鍵名詞有必要先釐清一下。

一、301調查

2018年228日,川普政府發佈《2018貿易政策綱要暨2017年度報告》,其中指出「要確保美國在研究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保護美國經濟免受不公平獲取我們智慧財產權競爭對手的影響。對此,美國(對中國大陸)發起301調查以阻止中國通過不合理及歧視性措施獲取(美國的)技術與智慧財產權」。

此次被指名的領域,包括航空、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以及高科技產品等,美國可以根據1974年《貿易法》對中國大陸智慧財產權等項目徵收懲罰性關稅。

二、WTO(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

根據《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的規定,爭端當事方的雙邊磋商,是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的第一步,也是必經的一步。即使是爭端進入專家組程序後,當事方仍可通過雙邊磋商解決爭端。

三、「市場經濟」國家

美國不承認中國大陸是市場經濟國家,美國向WTO提交了正式文件,文件中列出了中國大陸不能被認定為是「市場經濟」的一些原因。如果中國大陸不被認定為是「市場經濟」國家,那麼中國大陸在出口時將面臨更高的關稅。

四、「雙反」

「雙反」係「反傾銷」、「反補貼」的簡稱。前者指:若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正常價格,就會被認為存在傾銷。傾銷幅度不超過進口價格2%,傾銷產品進口量占同類產品進口比例不超過3%,是可以被忽略不計傾銷幅度的最低限額。比如說,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單價賣70元,而出口類似產品的亞洲其他國家,像韓國或者越南的產品賣100元,美國就會認為中國大陸有傾銷行為,經調查屬實就會課以反傾銷稅。

所謂「反補貼」,比如,美國認為中國大陸的企業得到政府的補貼,因此減少了成本,把產品以低廉的價格賣到美國去。如果美國認定中國大陸的產品存在補貼和低價銷售,那麼美國政府就會在徵完了反傾銷稅之後再徵收反補貼稅。

五、匯率操縱國

所謂「匯率操縱國」是指一國人為操控匯率以令其出口價格偏低,從而不當取得競爭優勢。美國財政部規定「匯率操縱國」須滿足三要件,中國大陸目前被列入觀察名單,「匯率操縱國」罪名一旦成立,美國可能施予關稅報復。

美國與大陸的貿易摩擦,聚焦在雙邊貿易失衡,美國長期處於巨額的逆差。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將提出報復關稅建議清單,而美國財政部也會提出限制投資建議。301調查程序,從川普簽署備忘錄到公布正式清單,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這就提供雙方談判與協商的空間。協商結果有可能按照美國商務部的建議來實現單邊削減中美貿易逆差1,000億美元,或被施加關稅。

針對川普公布的關稅報復方案,中國大陸公布了一份擬對美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清單,包括7類、128個稅項產品。同樣的,中國大陸商務部公布的也不是最終清單。

儘管中美雙方提出反制措施毫不退讓,但雙方都留有餘地。顯然雙方都做了最壞打算,但也都重視經由談判解決。目前雙方更多的運作是在臺面下,重點可能放在解決減少貿易逆差和做法,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政策上,如果這些問題能解決,就可能讓目前的中美貿易戰風險暫時降低。

中美貿易戰是中美核心競爭力之爭

中美貿易爭端經歷了數十回,從產品到產業、從產業到匯率,再從匯率到國家核心競爭力幾個階段。本次301調查看似針對中國大陸高新科技產業和高新製造業,但實質上是中美兩國核心競爭力之爭。

此次301調查主要針對中國大陸利用投資、市場准入、資訊產品採購等限制措施迫使美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並通過購併投資美國關鍵技術領域來獲取高新技術及知識產權;以及可能採取通過網路對美國公司智慧財產權及商業機密等的盜取行為。本輪徵稅涉及的領域指向《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重點發展的十大高新科技產業和高端製造業領域。

中美貿易戰對某些行業或企業影響重大

中美若爆發貿易戰,可能會受到較大衝擊的領域,主要包括:

1、從簽署備忘錄來看,首當其衝是針對中國大陸計畫加徵25%附加關稅的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太、資訊及通信技術、機械領域;

2、貿易占比較高的行業也會受到影響。從當前的中美貿易行業結構來看,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儀器、家電、電子等類別,以及雜項製品、紡織品、金屬製品等。

中美貿易戰升級將對中國大陸的電氣設備、機械、鋼鐵、有色金屬加工、塑膠橡膠、化工等行業影響最大,家電、紡織服裝、傢俱、鞋類、皮革製品、非金屬礦製品等行業也將受到較大影響。另外,不能忽視貿易戰在「301」調查結果公佈之後將波及至電子、通信設備、IT及其他技術密集型領域。

中美貿易戰對臺商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一旦爆發,對臺灣的資訊和通訊科技(ICT)產業影響會最大,因為這些產品的生產基地大多在中國大陸。此外,傳統製造業臺商,例如:傢俱、電子產品、紡織服裝、皮革製品和電器設備製造等,這幾個行業的毛利率較低,出口受到衝擊的程度會較大。

臺商可能腹背受敵,一方面受到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保護措施直接影響到外銷出口美國,另一方面,臺商會受到中國大陸對美國報復措施的影響,造成原物料成本上漲。此外,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作為直接或間接出口使用,臺灣出口除了電子零組件會受到影響,石化及機械設備等產品也可能受到波及。

此外,針對併購高科技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政府及臺商都需要提出更有利的激勵政策及措施以留住關鍵人才。今(2018)3月,中國大陸決定新設國家移民管理局,擬議放寬外籍人才入境、居留等之優惠待遇,試圖藉以吸引全球各地人才,以爭奪人才來取代投資併購,破解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高科技併購管制。

今年228日,北京頒佈了「引進人才的管理辦法」(試行),其中,特別針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其研發機構、外國或港澳臺地區來京投資設立的規模以上企業等聘用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急需的是具有全球視野、掌握世界前瞻技術、熟悉國際間商務、法律、金融、技術轉移等規則的人才。

臺商因應對策建議

臺商如何因應中美貿易戰?基本上有三個途徑,但都有其難度需克服。一是轉移出口市場,降低對美國單一出口市場的依賴風險,開發新興市場。這個途徑對中小企業而言,需要政府協助在海外行銷,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落地且全年無休的臺灣品牌商品展示行銷基地。

二是降低對單一生產基地的風險,臺商可藉此時機,重新檢視並考量貿易戰因素進行投資佈局,建議可以選取某一產業鏈上下游對某一投資地區進行整體投資佈局。

三是引導臺商回臺設廠,提高在臺灣組裝的比例,但關鍵在臺灣的「五缺」問題是否能夠解決,臺商能否真正放心。

四是轉移貿易風險,在和客戶簽訂的貿易條款,有關貿易關稅由客戶承擔,但必須產品具有獨特性、競爭性、價值性,在市場競爭中具備優勢,而非單純以價格取勝,產品不易被競爭對手取代。

五是切入紅色供應鏈的內需市場,集中優勢資源服務優質客戶,通過合理資源配置,確保內外銷客戶結構均衡。

六是降低成本及外匯風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降低成本,克服原材料價格上漲產生的影響,並採取遠期外匯交易以規避市場風險。

(本文作者袁明仁現為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