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31 期 (2018年11月份)

中國大陸經濟減速調結構去槓桿政策面臨考驗作者:張明杰

近來中國大陸傳來不少利空消息,先是網貸平台P2P6月中旬開始掀起一波倒閉風潮(短短一周內就有66家倒閉),引起投資人不少恐慌,接下來又出現部分民營企業因資金斷鏈,不得不賣股求生轉向國營企業求救。中國大陸整體社會財務體質已明顯轉趨惡化,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統計,截至10月中中國大陸國內債券違約金額高達829.95億人民幣,超過2016年全年384億人民幣紀錄,創下歴史新高。

金融面的利空還驚魂未定之際,10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單季GDP成長6.5%,出乎市場的預料,不僅較前季下滑了0.2個百分點,更創下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新低。第三季經濟增速放緩的消息,不免讓人對其未來之經濟發展更備感悲觀;但以近年施政強調高品質的經濟成長,第三季經濟增速6.5%固然不夠亮麗,但卻也能符合年初政府既定的工作目標,且目前之經濟確實還依然能在「增速放緩但質量更高」的結構調整軌道上穩步前行。

第三季經濟表現出乎預料

不論是2016年公布的「十三五規畫」,或今年3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做的「2018政府工作報告」,均一致認為現階段中國大陸經濟必需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並為此將2018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目標訂為6.5%,試圖藉由增速放緩來換取經濟結構之優化。因此,從經濟結構調整角度分析,6.5%的緩増長與固定資產投資,尢其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之下滑及前述之金融違約風險等有關,也不失為是政府為追求高品質經濟增長、嚴格執行供給側改革,以及防範重大金融風險等政策所不得不面對的必然之惡。

再從今年3月政府所宣示的九大政府工作事項之一的「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分析,截至今年第三季止,製造業投資增速已觸底回升,且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新能源汽車與集成電路等新產品之增量表現也極為突出。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及戰略新興產業今年前三季度之增速分別為11.8%8.6%8.8%,明顯高於同期間整體工業部門之6.4%増速;至於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及集成電路等所謂新産品,前三季產量增速更分別高達54.8%11.7%9.3%,也均明顯優於傳統產品之增速。

我們無意輕忽中國大陸第三季6.5%經濟增速背後所釋出之警訊,也認同美中貿易摩擦一定會為來年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帶來更嚴峻挑戰;但值得注意的是,貿易摩擦目前並還未對中國大陸第三季的經濟表現產生明顯的負面衝擊。因此,除了中國大陸為調整經濟結構所採行的供給側改革及防範金融風險政策外,美國雙率及油價的大幅波動與汽車市場消費力道疲弱,才是中國大陸第三季經濟成長減緩的重要原因。

美國經濟景氣放緩帶來利空

誠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國大陸第三季經濟增長數據公布後,市場似乎也應審慎保守看待全球經濟之未來表現;畢竟全球三大車市之一的美國需求已自高峰滑落,而中國大陸及歐洲也都呈現疲態跡象,就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其1018日的法說會上,也表達第四季營收成長下修的保守看法。

面對大量信用債違約、美國聯準會持續穩歩升息及貿易摩擦日漸升溫,未來中國大陸為優化經濟結構所採行的供給側改革、財政整頓及金融去槓桿政策所面臨的挑戰將會愈來愈嚴峻。對中國大陸而言,經濟結構優化已迫在眉睫,但無可諱言地,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也會使得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的經濟增速下滑壓力更加惡化。

唯有更寛鬆的貨幣才能紓緩民營和小微企業愈來愈大的融資困境,但也要慎思如何去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以避免過剩資金再度四處流竄助漲資産泡沫。

(本文作者張明杰現為富拉凱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