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34 期 (2019年2月份)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與臺商投資環境之選擇作者:洪清波

(2018)1212日,中國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成都、天津、杭州、南京和西安分列2018年中國大陸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前十位。這份報告可視為繼中國大陸國務院去年1022日、及1128日兩次的常務會議都把「優化營商環境」列入議題後的配套報告。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重點內容

一、     十強城市與優質地區:
前十強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位列前三,緊跟在後的是成都、廣州、西安、杭州、寧波、重慶和長沙。從區域分佈來看,營商環境品質指數排名前30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占比為50%,其次為西部地區24%,中部和東北部地區分別占13%

二、     評審指標:
營商環境評審指標主要是:政府在幫助民營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改善社會信用、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創造項目機會方面主動作為,持續推出創新舉措,挖掘營商環境優化空間,吸引企業入駐,為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三、     民營企業發展的四個主要障礙:
包括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稅費負擔較重,稅負感明顯;社會信用水準與發展需要不相適應;及准入限制導致公平競爭難。

四、     清除障礙需要的配套措施:
包括發展貸款服務機構,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分擔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稅收減負,稅收優惠;及試點開展區域誠信體系建設,研究推行「企信惠」項目建設,探索企業「信用畫像」綜合監管機制。

五、     有關人才的論述:
其中有一條提到:兩岸深度融合開發開放,打造臺灣高層次人才最溫馨家園。

六、     關於產業政策:
包括持續性的政策扶持,創新體制機制與要素協同推進第三產業發展;多城積極籌建互聯網法院,提升城市法治水準;促進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機會,營造產業發展新環境;及完善法律制度,共建專利保護聯盟,為培育創新技術提供最優保障。

七、     政府的配套措施:

包括多項財稅政策措施鼓勵中小微企業,激發城市創新創業活力;助推企業「輕裝上陣」,加快轉型商業發展;及藉助「戶聯網+政府服務」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政府服務效能。

優化營商環境已列為重點工作

去年1022日、及1128日,中國大陸國務院先後兩次的常務會議均把「優化營商環境」列入議題,主要強調:(一)持續推進「放管服」等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作,加力推改革、促開放,放寬市場准入,加強公正監管,制止亂收費亂檢查等,避免對企業自主經營的不當干擾,不斷縮小與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差距。(二)尤其要在精簡事項、簡化流程、降低費用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三)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確定建設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促進政府監管規範化精準化、智慧化。

對於中國大陸「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各界有不同的解讀。世界銀行日前發佈「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78位大幅躍升至46位,首次進入世界前50名。世界銀行的報告認為,在過去一年裡,中國大陸為中小企業改善營商環境實施的改革數量創紀錄,全年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在全球排名位列前十;不過,在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等6個方面,政策舉措仍須加強。

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公開表示,下一步將推進增值稅稅率降低,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將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降低社保費率等。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指出,未來一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是「擴大減稅降費」的力道,以降低整體企業營運成本。2018年以來,中國大陸政府已開始推動增值稅改革,重點在降低稅率。由於增值稅涵蓋範圍廣,涉及商品貨物、勞動服務、不動產、無形資產等各方面,降低稅率或將產生直接的經濟效果。

政策的連續性是評估營商環境重要指標之一,應有法治保障營商政策的連續性。新官不理舊帳,是目前中國大陸營商環境中最大短板之一;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靠法律的約束,強化履約監督;守法誠信是法治政府安身立命之本,生生不息之源,貫穿於法治政府建設的各個方面。

中國大陸《證券日報》20181129日評論文章指出,目前亟需以市場主體期待和需求為導向,圍繞破解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和競爭力。此外,優化營商環境最重要的就是要減少社會資本的市場准入限制。在這方面,上述通知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在2018年底前修訂並全面實施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有關部門和地方按職責分工儘快在民航、鐵路、公路、油氣、電信等領域,落實一批高品質的專案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無論是中國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優化營商環境」議題,還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還是各界的解讀,其實關於中國大陸營商環境的討論,並未看到提出具體的優化細節,且內容也沒甚麼新意,但是從中國大陸官方的態度來看,優化營商環境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臺商仍應謹慎面對中國大陸營商環境風險

「優化營商環境」對於已在中國大陸的臺商,當然可因環境改善而享受其帶來的小確幸。但對於中國大陸目前面臨的內憂外患仍須提高警覺。歷經習近平六年的「反腐肅貪」運動,中國大陸的新舊民怨不斷累積,這股暗潮伺機而動,再加上經濟下行引發的社會不安,形成了中國大陸的重重危機。

美中貿易大戰從本質看,它是「修昔底德陷阱」的詮釋;目前雖然暫時停火,但川普政府期中選舉只是小敗的結果,強化了川普打壓中國的決心與信心。而習近平在民族情緒高漲,及僵化愛國主義的「威逼」下,也不可能向美國示弱,這場貿易戰的戰線勢將從初期的關稅領域蔓延到傳統產業,科技業,甚至國安等各個層面。臺商勢必無法自外於這場戰爭的影響。

美中貿易戰已逐漸演變成貿易世界大戰,加上東海與南海的問題,使得貿易戰沾上軍事的煙硝味。美、英、加、紐、澳等國組成的「五眼聯盟」,及美國提出的「印太倡議」佐證了這個世界大戰的雛形。而華為的5G設備被這些國家以「國家安全」理由拒之門外就是具體行動。臺商除了受到這種世界局勢大環境的波及,還有兩岸政治局勢小環境的枷鎖。看好中國大陸的臺商可繼續享受其優化營商環境帶來的小確性,但仍須適當分散風險。看衰中國大陸的臺商則更應盡快分散風險,斟酌自己的產業特性,財務狀況,及其它內部與外部的資源,及抗風險能力採取因應措施。

(本文作者洪清波現為橋投資服務公司執行董事、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