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44 期 (2019年12月份)

展望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與臺商經營作者:李孟洲

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裡,中國大陸須完成「全面小康」的重大經建目標,惟其總體經濟,預料將依然籠罩在美中貿易戰的陰霾下。在這種情況下,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將如何表現?其中,臺商經營形勢又將是何種樣態?值得關注。

  首先,回顧今(2019)年,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雙方「廝殺」的激烈程度更甚於2018年。因而今年中國大陸經濟「下行」情況更加凸顯,如第三季,中國大陸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增率僅有6%;累計前三季GDP年增率亦僅有6.2%。

  這兩者皆創下1990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次年)以來最低記錄,也觸及官定2019GDP年增率目標值區間(6%至6.5%)的下限。

  進口衰退顯示內需疲弱

  今年中國大陸經濟表現有個特徵,就是出現「不健康的外貿順差大增」。前三季,中國大陸外貿順差折合人民幣達2.1兆元,較2018年同期暴增44.2%;如此反常的數值擴增,實隱含著當前中國大陸經濟的若干隱憂,所以說它「不健康」。

  按照常理,美中貿易戰應該有縮減中國大陸外貿順差的效應才對;但實際上,今年中國大陸外貿順差金額卻反而暴增。其背後原因之一,是中國大陸全年整體出口額維持平盤;以前三季而言,儘管中國大陸對美出口額顯著衰退(超過1成),但因有其對新興市場(如東南亞)的出口增長,所以中國大陸整體出口約與2018年同期持平,算是「差強人意」。

  不過,今年中國大陸整體進口額卻是顯著衰退;累計前三季的進口額,計比2018年同期衰退了5%。出口持平而進口衰退,難怪中國大陸外貿順差會飆升。這種表現,顯示中國大陸內需相當疲軟,也是近兩年中國大陸官方積極擴大進口政策的挫折;這是觀察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的重要角度。

  更進一步看,中國大陸內需的兩大組成部分,即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增長動能皆趨弱,是壓抑GDP增長的主要因素。如今年前三季,中國大陸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5.4%、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8.3%,皆是近年來的偏低水平。廠商擴大投資意願趨弱(甚至有部分廠商停業或外移),連帶衝擊社會消費擴張動能,是今年中國大陸經濟「軟肋」之所在。

  由此看來,2020年的中國大陸經濟,只要美中貿易戰陰霾不消除,則其GDP年增率再下一個臺階的風險不小。然而,2020年是中國大陸實現「全面小康」的最後「決戰年」,按照常理,北京主政者勢必會千方百計防止GDP年增率跌「破6」;而其主要辦法,預料將是全力拉抬投資和消費需求。

  臺商宜堅守「外向」看家本領

  而現階段中國大陸內需之擴張,實需要以新興高科技產品或服務為「增長點」,以盡量提高整體經濟的附加價值,追求「事半功倍」的成果。因此,當前蓄勢待發的5GAI等新興產業,在2020年很可能成為中國大陸經濟的排頭兵、領頭羊。

  至於2020年中國大陸的臺商經營形勢,最令人關切的是,內環境的競爭壓力恐怕比今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屆時設若美中貿易戰仍無法止息,肯定會有更多陸資廠商爭搶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因此,缺乏「主場優勢」的臺商,在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上恐將普遍陷入經營苦戰,只有技術(含管理方法)精良且善於保護自有智慧財產權的臺商,才能佔有一席之地。

  嚴格說來,多數中國大陸臺商的專長是在「外向經濟」領域,包括做外銷,或為中外廠商的出口產品做代工、配套。善於此道的臺商,經營思維很可能和中國大陸內在商場文化格格不入,實無須勉強自己「外銷轉內銷」,而寧可堅守「外向」的看家本領。儘管中國大陸的「外需」領域也常有相互排擠、搶單事例,但相信臺商在此的勝算比較大。

(本文作者李孟洲現為報社主筆、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