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50 期 (2020年6月份)

「人大」、「政協」會後之中國大陸經濟情勢作者:高 長

中國大陸「人大」、「政協」兩大年度例行會議,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延宕,522日在北京正式登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會場上提出「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除了闡述過去一年施政的成果,更重要的內容是宣布未來一年的施政方向與預定目標,以及未來可能採取的經濟政策措施。

由於美中貿易戰餘波盪漾,中國大陸經濟下行不止,加上今年初春爆發武漢肺炎疫情,讓疲弱不振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第一季的經濟成長衰退了6.8%,衰退幅度創下歷史紀錄。目前中國大陸境內的疫情雖然已明顯緩和,且工商業活動也逐漸恢復,但距離正常水準還有一大段,尤其由於疫情還在世界各國蔓延,帶衰全球經濟景氣和國際貿易活動,外需減弱或將進一步不利於中國大陸對外貿易之拓展,因此,整體而言,今年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恐難以樂觀。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的預測指出,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估計可達1.2%

不確定的國內外環境,未設定經濟成長目標

或許是因為今年之內不確定性因素太多,尤其武漢肺炎疫情何時才能解除警報,其造成的衝擊會持續多久、衝擊的程度會有多深,坦白說很難準確評估,因而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並未明確設定經濟成長目標,這是1994年中國大陸開始設置經濟成長目標以來,首次未提出具體目標。

其實,在「兩會」之前,中國大陸的經濟學家即曾經就是否要設經濟成長目標展開辯論,最後主張不該設成長目標的專家意見占了上風。李克強解釋,「主要是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未來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放棄經濟成長目標,無異於承認武漢肺炎疫情過後的經濟復甦困難重重,有專家指出,這樣的安排凸顯了宏觀調控的底線思維和更加重視風險管理的心態,可見在疫情衝擊和外部不確定性不斷升高的背景下,中國大陸經濟形勢之嚴峻,已瀕臨可容忍的底線。

疫情打亂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步調。2012年間,習近平提出「中國夢」,具體陳述要在2021年徹底消除絕對貧困,要讓數以百萬計民眾的生活水準大幅提高;2020年原本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年,武漢肺炎疫情是否會讓中國夢無法兌現,大家都在看。這次疫情對中國大陸可能造成的經濟危機,也將對中國大陸社會穩定帶來嚴峻的挑戰。

主要經濟指標的預設目標偏向寬鬆

儘管沒有具體預設經濟成長目標,但李克強在報告中還是具體提出了四個經濟目標數字,同時,相較於上年度,這些指標都呈現一定程度的下調和寬鬆。譬如,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上年度設定的是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分別設定為6%左右和5.5%左右,而上年度預設的目標分別為5.5%4.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設定為3.5%左右,上年度則訂在3%左右。

為了挽救經濟頹勢,中國大陸或將倚重財政政策工具。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的財政赤字率將從上年度的2.8%提高到3.6%,這意味著今年將新增1萬億元的資金釋出,若再加上為應對疫情的1萬億元特別國債,顯示為提振經濟而新增注資將高達2萬億元。

更加倚賴財政政策工具振興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發行特別國債,新增的財政赤字也可能以債務融資的方式呈現;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劵3.75萬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6萬億元,或將推高中國大陸的政府債務率。

中央財政新增2萬億、地方專項債增加1.6萬億,新增財政資源共計3.6萬億元,約占GDP3%左右,儘管這樣的財政擴張規模遠低於歐美各國,但在財政收入萎縮且降幅不小的情況下,振興經濟的錢從哪裡來,仍備受關注。量化寬鬆政策造成印鈔過多,可能衍生泡沫經濟,以及通脹風險。

(本文作者高  長現為臺北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