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50 期 (2020年6月份)

疫情過後臺商因應新環境改變的五大經營對策作者:袁明仁

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到企業既有的經營策略及商業模式,對有些行業幾乎顛覆了原有的營運模式。在疫情衝擊下,服務行業在中國大陸的商業活動受到很大的衝擊。外銷製造業更是面臨供應鏈斷鏈、物流中斷,訂單撤單、斷單的嚴重打擊。

企業如何抓住疫情後的變數和機會,已成為企業負責人及經營層重點思考的問題。企業應及時掌握疫情後外部環境的變化,盡快提出對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降低疫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一、疫情對「營運模式」改變的因應策略

疫情給企業造成的最大困難,無論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第一是產品或服務銷售困難,第二是員工出差受阻所造成的客戶拜訪及訂單獲取困難。對製造業而言,不管是全球供應鏈運轉困難和本土供應鏈運轉困難都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

後疫情時代要做好經營策略的調整,企業應對疫情有兩個sop,首先是確保疫情當下如何生存;其次是在疫情過後,如何掌握市場快速成長的商機。服務業因應疫情的程度取決於其商業模式,許多過去不曾使用過的技術、產品或服務,都可能在疫情中意外成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例如:房屋仲介,雖然過去有「視訊看房」的線上產品,但主要仍依賴線下服務,不過在這次疫情衝擊下,此一技術就成為炙手可熱的創新服務。此外,直播賣產品雖然已很普遍,但曾經嘗試的企業卻不多。格力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在「抖音」首次直播為公司進行品牌宣傳,直播首秀累計觀看431萬人次,商品銷售額約23萬元人民幣。董明珠第二次在「快手」直播賣格力產品,直播銷售3億人民幣。直播將是未來企業負責人推廣及行銷公司產品的一大挑戰及機會。

二、疫情對「工作型態」改變的因應策略

疫情造成人與人被迫隔離,無法面對面溝通,迫使企業改變工作型態。中國大陸臺商針對工作型態的改變,採取了各種應對措施,其中轉為線上辦公的應對方法排在第一位。疫情過後,企業透過線上召開全國業務及主管會議將會常態化。企業與客戶透過線上進行訂單及產品的溝通討論將會更加頻繁。未來企業編列出差住宿費用的預算將大幅降低。企業透過遠距辦公或居家工作的新型態工作模式將會成為新常態,未來企業的員工加班費用支出將大幅減少。此外,企業在與客戶的溝通互動及產品行銷推廣方面,將更加倚賴抖音短片行銷、微信行銷、小程式app行銷等平臺。

三、疫情對「消費型態」改變的因應策略

這波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間接的也改變了整個市場生態,消費者行為和市場需求都和以往不同。疫情過後,生活型態將默默的改變,民眾減少旅遊的規劃,減少參加相關的社交活動,減少外食。相反地,收看串流影音平臺的人數將大幅增加,外送餐飲需求大增。

疫情可能會帶來消費觀念的巨大轉變,它將對既有產業以及行業造成一定的衝擊。疫情過後消費者可能提高了對健康和衛生的重視,由此產生的消費觀念變化將影響到日後的市場趨勢,保健品、醫療領域可能迎來新的機會。此外,企業應分析預測疫情過後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和服務,盡快調整產業與產品的方向。

另外,疫情期間所埋下的陰影很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企業在產品開發時,應洞悉此一消費趨勢的變化,提前做好準備及因應,以及時搶佔疫情後的市場商機。

四、疫情對「數位化經營能力」改變的因應策略

疫情過後,企業要擁抱數位化,積極改變和提升數位化生產、辦公模式。從事餐飲業者可以採取新型態數位工具來做因應。例如:在中國大陸可以與多個平臺APP進行合作,例如:「餓了麼」、「美團」、「大眾點評」等。在臺灣可以與下列美食平臺合作:「UBER EATS」、「FOODPANDA」。商家可以趁疫情這段時間強化員工數位工具的使用能力及運用深度。例如:運用美食平臺累積企業會員機制,透過串接外掛模組,把客戶分流做的更精準,在「微信公眾號」或「LINE」上點餐收集會員資訊,留住自己的客戶,以利找到企業的目標消費客群。

透過消費者常用的Google或「大眾點評」商家搜尋評價,網路評價會強化消費者對企業的印象。在客源的拓展上,可以選擇Facebook、微信等工具,並搭配LINE或微信官方帳號做深度經營。

今年由於疫情關係,上半年的實體展覽全部取消,企業減少了招攬新客戶的渠道,有些廠商尋找替代方案,例如:廠商共同舉辦線上聯合婦幼展,把線下展覽轉換到線上。可以在「抖音」、「微信公眾號」、「FB」做廣告增加曝光,再協助消費者加入上述官方帳號購物,透過官方帳號,除了客服外,可以做行銷推廣。例如:推出新產品或有優惠活動時,以官方帳號推播,提高顧客對官方帳號的黏著度。

生產數位化、自動化、遠距辦公化,可以有效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同時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例如:透過行動應用程式(App),包含聊天機器人、AI點餐等創新功能,創造使用者良好的體驗及增加與顧客互動。未來某些崗位,如果不能實現遠距辦公或居家辦公,不僅會招不到人員,甚會影響到企業的運作成本。

五、疫情對「供應鏈備援機制」及「供應鏈彈性」改變的因應策略

疫情後可能產生一定規模的反全球化現象,未來國際貿易的產業鏈分工,可能更朝向當地化、區域化調整。企業應強化供應鏈備援機制,降低斷鏈風險。企業供應鏈體系應增強其風險應對能力和供應彈性,減少企業不可預期和控制的風險。根據客戶重要性、訂單重要性、上下游原物料供給等來合理分配產能和供貨。高端產品、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及有國安風險的產品,例如ICT資通訊產品、5G產品等,建議政府提供政策協助企業將上下游供應鏈移回臺灣投資。

六、疫情衝擊的因應實例

河南省某臺資飼料企業,因疫情造成人員無法拜訪客戶,該公司透過微信關懷客戶,並指導客戶應對疫情的方法,避免客戶流失。同時請客戶拍攝使用該公司飼料取得良好效果的短片,在微信群及抖音播放,並透過「畜牧網」進行直播銷售產品。為了解決因疫情造成飼料無法及時送到客戶,該公司透過捐贈當地防疫物資共同抗疫,同時以養豬影響民生為由,獲得當地政府提供的「民生重要物資運輸通行證」,確保飼料運送暢行無阻。該公司不僅克服非洲豬瘟的難關,同時順利度過疫情的衝擊,202034月份業績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5%

在臺灣,有一家在臺北市饒河街夜市做臭豆腐的攤販,以饒河街美食做宣傳,在FB做廣告,並透過Line官方帳號,將因人流減少造成的業績下滑,提升了2成的業績。

(本文作者袁明仁現為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