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50 期 (2020年6月份)

疫情過後臺商因應新環境的經營策略作者:謝慶源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自今年初在中國大陸爆發病蔓延全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臺商因處於全球生產鏈的中層,上有國際買主,下則有中國大陸員工,在疫情中受到雙重衝擊。究竟目前臺商的處境如何?疫情過後,臺商的經營模式又該做哪些調整,才能因應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環境?

在這波疫情中,臺商不論在「國際接單」或者「中國大陸生產」兩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國際接單」方面,由於臺商生產的產品主要出口到歐美,如今因疫情肆虐,歐美民眾的消費意願下降,廠商也減少下單。事實上,臺商在第一季的生產並不受影響,因為這些訂單在過年前即已下定,真正的影響從第二季才開始,目前部分臺商已出現無單可接的情況。

而在「中國大陸生產」方面的衝擊,可以分兩個階段來看。第一階段是年後開工期間,許多臺商工廠都出現缺工的現象,因為當時中國大陸多個城市仍在封城,人員無法流動,尤其是湖北員工回廠上班的限制更多。第二階段則是在第二季之後,大部分員工已返崗,但是臺商卻因訂單減少、產能利用率下修,用不到這麼多工人,卻還是得支付員工工資。由於現在「國際接單」仍然困難,臺商只能苦撐,等待訂單回流。

中國大陸政府為了協助臺商度過難關,出臺了《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對臺11條」),內容涵蓋對臺商減稅、減免社保費用、解決貸款,擴大內需市場,協助臺商進入「新基建」等措施。其中部分條款能夠幫助臺商緩解燃眉之急,如減免社保費用、擴大貸款等;另一部分則是協助臺商改變經營模式,如引導臺企拓展內銷市場、協助臺商參與基建投資項目等。

由於目前歐美疫情仍在持續,對臺商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還難以評估,但經過這次事件,臺商的經營模式可做一些調整,以減少再度遇到這類事件的風險。茲提供三類調整方向以供參考。

第一、拓展內銷、分散風險。目前製造業臺商多以出口為主,容易受匯率、國際政經情勢、市場消費力等不可控的情勢所影響。我們建議這類臺商可嘗試拓展或擴大內銷市場,以分散風險。中國大陸在「對臺11條」中也提到將幫助臺商對接內需市場,臺商可充分利用相關政策。

第二、縮小生產規模、將部分生產流程外包。企業一旦生產規模大,用地、用工以及相應而來的固定成本就高,且遇到突發狀況時也難以彈性調整。我們建議這類臺商可將部分生產流程外包給當地廠商,適度縮小企業或工廠規模,以保持企業在調度上的彈性。目前中國大陸各類中小型的代工廠相當多,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也不差,臺商只要做好品管即可。

第三、進一步進行升級、推進自動化生產。目前多數製造業臺企還是勞力密集型企業,當遇到景氣蕭條時,即便產能不足也要支付員工薪資。我們建議這類企業應進一步升級,加強自動化生產,以減少人力開銷。

武漢肺炎來得既快又兇猛,全球經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經過這次疫情,臺商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度過這個難關,而是學習如何在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長久生存,畢竟未來的國際局勢充滿變數,突發狀況將層出不窮。臺商只有盡量分散風險、提升企業運作彈性、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才是長久之計。

(本文作者謝慶源現為小牛津教育集團董事長、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