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51 期 (2020年7月份)

疫情過後的企業行為可能的發展趨勢作者:陳振祥

因疫情而「封城」,讓全球經濟活動被按了「暫停」鍵。有趣的是,當疫情還在全球擴散時,某些經濟活動卻沒有受到太多影響,甚至還呈現成長趨勢;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透過網路科技,各種形式的遠距工作未被隔離的環境所限制。此一「若即若離」的企業遠距運作模式,因為此次疫情而流行;也成為檢視企業體質的指標:究竟有多少人可以透過遠距工作,而不影響企業營運。

疫情過後,顯然企業運作模式必然出現劇烈的改變。其中,數位體質、精實體質、當責體質三者,將會決定企業的經營績效。

企業數位化程度愈高 愈有可能透過雲端遠距運作

數位體質,泛指企業運作數位化的程度;其程度愈高,表示企業透過雲端遠距運作而維持正常營運的可能性愈高。在疫情衝擊之下,少數高度數位體質的企業,不但不受影響,反而持續提升效能。這些企業的服務內容高度數位化,營運活動受到疫情隔離的影響甚小;甚或因為人們被隔離而大幅度增加此類服務的需求。多數企業可能依舊提供著實體的產品與服務,更需要檢視數位體質的構成,與檢討如何提升數位體質。

數位體質的檢視,可以從產品服務、管理運作、績效考核等角度觀察。對於以實體產品為主的企業,則更需要檢視管理運作、績效考核等之數位化程度,提升數位體質。雖然多數企業都已經建構資訊化機制,包括管理資訊系統等,甚或運用數位工具進行產品開發、製造的活動;但是,整合性的智慧管理機制程度不足的話,數位體質只是片面的、局部的,難以形成全面性的智慧化運作。檢視企業的數位體質,最簡單的指標就是有多少人可以透過遠距執行業務;此一比例愈高,數位體質愈強。

以實體產品服務為主體的企業,需要透過一連串的改善活動而漸次提升數位體質;即使數位體質高的企業,也需要不斷的運用先進的數位工具,持續強化數位體質。所以,企業的數位體質,需要以精實體質為基礎,透過流程之持續改善,逐步的化解所有效率阻礙因子。

數位體質需要以精實體質為基礎

以實體產品服務為主的企業,數位體質發展的關鍵課題,就是持續推動各項作業流程之合理化,並擴大使用各種自動化工具來提升數位體質與經營效能。建立能夠持續推進企業各項活動合理化的能力,是精實體質的核心;而持續改善能力,要從企業體質層面來觀察,檢視與促成每位員工能夠主動解決所遭遇的問題。當遠距工作成為必要之際,員工主動的改善工作方式,並透過數位化而連結一起,需要依據企業所養成的精實體質,這是疫情過後非常重要的企業體質提升課題。

透過數位科技而推動遠距工作,是依賴員工自主執行與管理之能力;員工的主動積極之自主責任態度,會成為遠距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成就之道,員工自主的修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業需要有效的引導與行塑當責文化,讓每位員工樂於積極的、主動的負責,並且促成與其他同事之間的合作。遠距工作會讓工作內容不斷的被切割而細分化,需要員工更主動、積極的與其他同事合作,主動的找出問題、協調整合、與積極改善,才能持續提升效能。顯然,員工之獨立工作能力與員工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必須符合要求,否則將影響遠距工作的績效。

遠距工作,經過此次疫情期間的試驗,被證明是一種可行的工作形式;包括臉書等部分企業,已經宣布某些職務的工作,可以終生以遠距方式為之。所以,疫情過後的企業行為,必然努力的朝向數位體質發展,來迎接不同層次的數位考驗。發展企業數位體質的同時,兼具發展效率提升的精實體質與積極自主的當責體質,建構疫情過後的新經營體質,來面對可能帶來的種種新衝擊。

(本文作者陳振祥現為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