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51 期 (2020年7月份)

中國大陸經濟重挫與臺商經營模式調整作者:徐丕洲

    中國大陸5月間召開全國人大及政協會議,即一般通稱的全國「兩會」,著重在重整國內經濟衰退情勢,由於受到美中貿易戰及武漢肺炎雙重衝擊,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經濟衰退了6.8%,為改革開放以來首見。

    由是之故,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不少的挑戰,美國又擴大對中國大陸防堵措施,將33家包括中國大陸企業、學校及科研機構,甚至個人納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美國早已將中國大陸由競爭對手視為競爭敵人,武漢肺炎更使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

    2021年中國大陸將進入「十四五」時期,在面對反全球化及去中國化浪潮的重大衝擊下被美國強力壓制,中國大陸退出全球產業鏈。咸信中國大陸未來將走入「中等所得國家成長陷阱」。所以中國大陸必須改變以往經濟成長模式,擺脫加工出口生產基地,而朝向建構完善的內需市場。

    後疫情時期中國大陸經濟情勢

所以在「兩會」前夕,中國大陸公布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計劃諸如:(1)〈金融30條〉,大幅進行金融開放及吸引外資,增強人民幣國際化地位;(2)推動5G、物聯網以及創新基礎設施的新基建,藉以強化國內營運環境;(3)全力推動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做好跟美國長期抗爭的準備。

    吾人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的重要角色已經歷一段很長時間,生產物流等各方面配套措施完善,是目前其他地區仍然無法取代所以短期不可能連根拔起撤出中國大陸,目前中國大陸也積極強化內需市場,臺商不能忽視其龐大市場腹地的消費能量。

    如眾所週知,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供應鏈的變革忽然被迫按下快轉按鍵,2019年全年,美國自中國大陸進口值巨幅減少了16%,一年之內從最大進口來源滑落到第三名,被加拿大及墨西哥取代。

    供應鏈的利害關係不是以國家做衡量單位,因而A國的損失可能也是B國要擔心的問題,於是臺灣對美出口成長固然顯著,但對中國大陸出口持續疲軟(2019年成長率為負4.2%)而且斷鏈如何連結上新的網路,存在的變數更是有增無減。

   供應鏈變革的風險與機會

由上所述,得知武漢肺炎疫情更加重創全球供應鏈結構,第一個受到重擊的是企業,防疫措施阻斷了病毒,同時也阻斷了供應鏈,這也逼迫仰賴供應鏈的企業開始認真尋找今後避免斷鏈的調整方案,第二個受到衝擊的對象是政府,從美國到歐洲各國都在檢討哪些產品不能再外包生產,不能再仰賴進口,必須增加本國製造。

    筆者預計未來的幾年,將有許多領域的供應鏈出現切割分散或是連根拔起返鄉落地的新常態:例如分散供應鏈是對現有供應商其實是一種威脅,此因下單客戶的分散策略可能包含導入新的供應來源,以及分割現有供應規模,我認為對臺商的挑戰也來自歐美政府逼迫收回外包時能否維持其供應鏈的地位,或是必須前往歐美地區的市場來投資生產,這些都是臺商面臨的風險與機會。

在疫情危機中,臺商如何掌控產業轉型的新契機

    茲列表分述說明疫情危機中,臺商如何掌控產業轉型的新契機(取材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建言)

掌控的要素

重點說明

()掌握價值轉型、數位轉型的最佳時機

(1)政府的電子防疫服務平臺,臺灣防疫雲,口罩實名制等備受好評

(2)臺商可順勢強化行動力與虛擬化及雲端化的能力,或逆勢採取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徵才,布局海外市場等行動

(3)疫情不只帶來破壞,也帶來防疫科技、宅經濟等發展契機

()臺商分散布局確立,不論回臺、南進、放眼全球,期待更精進的作法

(1)從美中貿易戰到武漢疫情蔓延,已確立產業分散佈局的趨勢,在疫情危機下,未來產業發展更將面對更嚴苛的供應鏈碎片化挑戰

(2)臺商也許不會完全撤出中國大陸,但也有早一波回臺或南進的行動

()經濟靠生產,找出長治久安的勞動政策

(1)如今疫情已嚴重影響全球經濟,臺灣受惠疫情控制得當,生產鏈受到衝擊較小

(2)如能持續穩定控制疫情,反而可以站穩及持續供應商品,此時穩定的人力供給及具有彈性的工時就更顯重要

()積極活用展覽會,掌握疫情結束後的商機

(1)受到疫情衝擊,頗多備受注目的展覽會紛紛停辦或延期

(2)一旦疫情過後,將出現強勁的反彈,會急需更多吸晴產品引領市場發展

(3)更因為展覽會具備新產品的展示,將帶動趨勢的作用,對廠商的產品研發、拓展銷售通路等,均有相當重大的影響

豐田式精實管理非變不可的理由

    筆者在30多年前開班講授「豐田式精實管理」,強調剛好即時的生產方式(Just in timeJIT)的管理方法,強調降低生產的7種浪費,藉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製造成本,上述7種浪費的類型即為1.生產過剩2.等待3.運輸4.庫存5.過度加工6.移動7.瑕疵不良品等,其中又以能否達到零庫存的終極目標引起與會人士的熱烈討論。

    然而疫情的災難卻給豐田式精實管理帶來了重大的衝擊,例如跨國生產為主軸的庫存管理思考,能否面對即時出現的風險?強調專業化及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面對疫情的衝擊是否反而失去彈性?

    筆者認為疫情的衝擊,對於豐田式精實管理將帶來下述的重大變化,茲分述如下:

1.  低與零庫存的管理思維,將轉型成為最佳庫存的設定,換言之,企業對庫存的估算將不再單以庫存成本來考量,必須加入風險管理與更精準的客戶需求預測來計算。

2.  零組件的採購方法,將從少量轉向多元化採購,藉以確保整體供應鏈的穩定性。

3.  過去強調中心化決策體系來控管整體工作流程的組織模式,將朝向水平化發展,此因水平化層級強調點對點的協調溝通。

4.  精實生產強調每一個流程都必須標準化、專精化,但可能會導致生產線無法配合突如其來的需求,未來的生產流程將朝向彈性化發展,原先強調生產特定產品的生產線,將具備「彈性化」設計的特徵。

    由是之故,筆者認為無論是最佳化庫存,採購來源多元化,水平式組織及生產流程彈性化設計,均將凸顯在後疫情時代允許生產流程保有適度的餘裕量。

敏捷應變,塑造臺商經營的新核心:

    疫情過後,敏捷(Agile)將成為後續幾年的管理和新概念,你是誰取決於你的速度(危機意識與能性) ,而你的速度取決於你的重量(難以移轉的投資或沉沒成本)

    面對席捲全球的黑天鵝,能快速應用工具與環境變化的個人與企業必將可以存活下去。在疫情期間,有關單位能夠有效透過數據與科技防堵疫情,釐清病毒傳播足跡,接連帶動全民透過數位工具進而掌控疫情新知,獲取防疫資源將有助於數位品質的提升。

    總而言之,為降低疫情衝擊,保持營運正常化,員工要能夠熟稔輾運用科技工具交付工作成果,也會留下數位的痕跡,個人的績效成果將能實地呈現,無效工作與流程也更無所遁形。

(本文作者徐丕洲現為榮泰企管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