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52 期 (2020年8月份)

我國傳統產業面對國際景氣波動之因應作為作者:童裕民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IMFEIUIHS Markit皆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貿易表現都不容樂觀;由於臺灣經濟與全球高度連動,特別是美、中兩大經濟體,同時為臺灣最主要出口市場,其經濟成長率下滑,臺灣經濟難免受到池魚之殃。

近期疫情再度爆發,美中貿易爭端再起,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展望趨於保守,終端消費需求較2019年同期衰退,且石化原料市場亦處於供過於求情況,故大多數的傳統產業廠商與電子機械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多以持平與轉差看待。美中貿易衝突,除影響貿易量之外,還會增加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投資計畫延後;雖然短期可因轉單或廠商回流投資而有利於臺灣經濟;但面對未來國際經濟走勢可能趨緩,對臺灣經濟可能造成的產生影響,不可小覷。尤其傳統產業,在成本上漲和網路時代的衝擊下,逐漸失去優勢,如何突破傳產困境,成為重要的課題。

傳統產業面臨困境

三十多年前的臺灣,靠著政府的帶頭推動,加上在地優秀的加工出口產業,創造出世界聞名的經濟奇蹟,成為名符其實的「代工王國」。三十年後的今天,臺灣傳統產業面臨了相當的困境。尤其近十年來,早年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外移至基本工資較低的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傳統加工產業,再度面臨人口紅利減少的困擾,加上網路興起,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傳統產業一邊想辦法壓低成本,一邊為了和同業競爭而被迫犧牲利潤,受到兩面夾殺的壓力。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大陸市場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企業不像以往,憑藉著當地政府政策補貼、便宜的勞力和土地優勢以及寬鬆的環境法令規範等優勢,作為市場競爭的本錢。對於這些優勢的消失,真正危及到的並非是新興的小型企業,而是那些規模較大、涉及領域較廣的大企業。在這變遷迅速的市場,品牌經營不易,新品牌又快速興起,老舊企業逐漸式微。

傳統企業的因應作為

 

  臺灣屬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企業營運模式與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交流頻繁,在疫情持續擴散及美中貿易衝突影響下,企業短期營收急遽下滑、營運充滿不確定性,皆為可預期的情境。應用適當策略掌握變革的契機:

 

 (一)開啟差異化競爭

    1、產品與供應鏈配置:精進產品技術、提升附加價值、執行遷移其他生

       產區域策略。

    2、投資與資本支出計畫:避免高估投資報酬率,或因急於達成目標而單

       次投入過多資源。

    3、併購與分拆規畫:從企業併購或分拆的角度而言,疫情 帶來「轉型升

       級」、「去蕪存菁」交易契機。

 

(二)網路行銷翻轉市場

    許多傳統產業因為網路世代興起,經營處境愈來愈難,如何打造好的服務、利用創新行銷產品、在廣大的網路中精準的發現客戶,是值得借鏡的突圍之道。連網服務、電商平臺等如今已經沒有太多技術難題,傳統產業唯有跟上腳步突破新局,才能夠開創事業的第二春。

在電商快速興起的這幾年,許多傳統產業經不起消費者被快速瓜分,導致經營不善最終關店。而對於年輕族群,電商的興起讓他們有更快速更便利的選擇。與此同時,也有懂得善用網路的傳統企業,能藉此加深顧客的忠誠度。如何才能抓住主力消費者是企業們眼下最重要的課題。   

 

(三)發揮優勢、創造綜效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及美中貿易衝突影響,全球製造業分工生產模式已產生變化,傳統製造或以出口外銷為主的臺商,可思考將產能轉向擁有競爭力的勞動市場及優質關稅貿易環境的東協地區;其次,美中貿易戰背後的關鍵是 「科技戰」。臺灣科技研發能力強並擁有地理戰略優勢,應繼續加強產業鏈的技術研發與應用,以爭取國際分工中的關鍵地位。

(本文作者童裕民現為開南大學物流與航運管理系所專任副教授、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