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96 期 (2024年4月份)

中國大陸兩會轉折對臺商的警惕與因應之道作者:洪清波

一、前言

今年中國大陸兩會未指明推動經濟復甦的明確路徑。再加上取消行之30年總理記者會、李強政府工作報告內容重政治輕經濟的微妙變化及修改國務院組織法等等轉折,這些事實引起國際社會的討論。這些轉折將帶給臺商什麼警訊,臺商該如何因應?本文僅略抒拙見,提供臺商參考。

二、《華爾街日報》等外媒看今日中國大陸

(一)目前中國大陸經濟正在放緩,房地產行業仍然低迷且消費疲軟,因此,對於這個被稱為兩會的最高決策層會議,各屆原本抱有很高的期望,認為政府會加大刺激力度來推動中國大陸經濟復蘇。但這些期望落空了,政府公布的經濟目標沒有給出多少有關中國大陸經濟振興計畫的新資訊。

(二)取消「總理記者會」將使政策更加不透明及政治情勢諱莫如深。

(三)中國大陸將2024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這與2023年的增長目標相同。但分析師認為,隨著疫情後反彈力量的減弱和比較基數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要實現5%的目標將難上加難。要實現今年的增長目標,可能需要加大財政刺激措施和重振房地產行業。可惜官員們未給出線索。

(四)官員們將今年的財政赤字目標設定為GDP3.0%左右,符合預期。但他們設定了一項創出歷史新高的全政府綜合赤字,出乎市場意料。這其中包括計畫發行的人民幣1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和3.9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務。它標誌著中國大陸政府解決財政問題的方式發生了轉變。在地方政府債務纏身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承擔了更多責任。

(五)中國大陸經濟令人擔憂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消費者信心不足和通縮。中國大陸政府提出的3%左右的通脹目標與去年相同。但由於缺乏如何實現目標的細節,人們對通脹目標的可行性產生了懷疑。

(六)中國大陸經濟正徘徊在大範圍通貨緊縮的邊緣,由此造成的問題可能比高的通脹更嚴重。

(七)會議期間強調的一點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何謂「新質生產力」?眾說紛紜。分析師稱這可能是指推進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和先進技術產業的發展。這句話強調了中國大陸政府重新關注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引擎,而不是過度依賴房地產行業等傳統模式。但這一戰略的一個潛在不利點是,它似乎消除了大力刺激房地產行業的可能性。

(八)星展銀行(DBS)首席經濟學家Taimur Baig在一份報告中說: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的道路還很漫長,潛在的陷阱很多;人大會議之後,前路依然危機重重。

三、臺商警惕因應之道

(一)《紐約時報》36日題為「中國年度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哪些信號」的文章指出,官員們發出的信號是,他們還不準備為重振經濟拿出任何為人矚目的措施,房地產危機、消費者信心喪失,以及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造成的財政壓力已拖累了中國大陸經濟。雖然不願花錢,但中國大陸領導層仍把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領導人的目標定很高,但他們提供的卻很少。

(二)柏林《每日鏡報周日版》310日題為「北京威脅臺灣和西方:中國大陸的帝國主義是一個真正的危險」的評論文章指出:中國大陸正在變得對內更加壓制,對外更加咄咄逼人。

(三)的確,有目標無方法、李強的工作報告「重政治,輕經濟」、《國務院組織法》的修訂更明文規定,國務院將實質淪為執行黨政策的事務單位,習近平更專制獨裁,提高了戰爭風險、加強軍事投資、以國家安全為名,嚇跑外資的同時,也讓自家的經濟環境雪上加霜…,此刻此刻,臺商要投資中國大陸,更應停聽看,做好風險管控。把無謂的投資損失及人身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本文作者洪清波現為橋投資服務公司執行董事、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