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37 期 (2019年5月份)

中國大陸城市規劃相關術語及意義作者:曾文龍

中國大陸是世界超大國,幅員遼闊,人口13億,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特大城市遍布,令人眼花撩亂,這些城市是如何規劃的?有沒有統一的城市規劃術語?茲介紹重要的相關術語及意義如下供參考。

1.建築限高:是指地塊內允許的建築(地面上)最大高度限制。

2.建築密度:也稱為建築覆蓋率,是指一定地塊內所有建築的基底總面積占建築用地面積的比率,是反映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建築密度(%)=建築基底總面積/建築用地面積*100%

3.容積率:也稱為建築容積率,是指一定地塊內總建築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值,即:

    容積率=總建築面積/建築用地面積               

4.綠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區內各類綠地(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面積的總和占該地區總面積的比率(%)。綠地率是反映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於住宅使用人來說,一般情況下綠地率越高越好。

5.綠化覆蓋率:簡稱為綠化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區內綠化覆蓋面積占該地區總面積的比率(%),或者說是全部綠化種植垂直投影面積與占地面積的百分比。因此,樹的影子也被算入綠化覆蓋面積。綠化覆蓋率一般大於綠地率。

6.道路紅線:是指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規劃控制線,即城市道路用地與兩側建築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線。

7.用地紅線:是指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的建設用地範圍的界線。

8.建築控制線:是指建築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

9.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城市綠線範圍內的用地不得改做他用;在城市綠線範圍內,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應當限期遷出。

10.城市紫線:是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界線,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界線。

在城市紫線範圍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違反保護規劃的大面積拆除、開發;對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格局和風貌構成影響的大面積改建;損壞或者拆毀保戶規劃確定保護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修建破壞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占用或者破壞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樹名木等;其他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構成破壞性影響的活動。

11.城市黃線:是指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

在城市黃線範圍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違反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的建築;違反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範進行建設;未經批准,改裝、遷移或拆毀原有城市基礎設施;其他損壞城市基礎設施或影響城市基礎設施安全和正常的運轉行為。

12.城市藍線:是指城市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

在城市藍線範圍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其他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本文作者曾文龍現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估價師學分班主任、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