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37 期 (2019年5月份)

中國大陸投資的機會與風險作者:洪永沛

2018年中國大陸GDP成長6.6%,增速較上年度下降0.3個百分點。導致去年經濟下行的因素大致有三個:去槓桿、貿易戰和新舊動能轉換。

由於依靠便宜的生產要素、低勞動力成本、出讓土地、增加基礎設施投入,獲取經濟持續發展的模式,對經濟的驅動能力明顯減弱;而政府、企業的債務槓桿卻居高不下,「去槓桿」成為必要之惡。加上依靠技術創新帶來的新動能還不足以彌補舊動能減弱的差額,因而造成了去年的經濟增速放緩。

2019年的貨幣政策預料將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此外,財政政策方面將採取減稅措施,還將通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稅費,來刺激企業擴大生產、投資、研發,從而提高投資回報率。

在過去幾年,民營企業以高槓桿方式迅速擴張。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去槓桿以及股市下跌,已導致民營企業資金鏈斷裂。而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有政府信用的背書,享有更好的金融待遇。今年以來這樣的氛圍似已不存在,依今年政策的方向,估計在小微企業及科技行業的融資力度會加強。

經濟新動能與投資機遇

未來中國大陸經濟的新動能,也是中國大陸投資的機遇所在。根據基本的生產理論,驅動GDP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勞動力水平、固定資產數量和全要素生產率(可簡單理解為科技水平),三項關鍵因素至少增長一個。

其中,目前固定資產增加,因為中國大陸正處於“穩槓桿”的過程中;至於想要提高勞動力水平,無非兩個途徑,增加勞動力數量或者提升勞動力質量。但由於中國大陸現在高齡化越來越嚴重,勞動力數量很難增長;提升勞動力質量可通過加強教育與訓練,惟教育與訓練行業受政策影響較大。

最後是全要素生產率(科技),有鑑於以《中國大陸製造2025》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家政策,及科創板的推出也表示了國家對核心科技的重視程度,這項因素可以提升的空間很大,尤其在高端製造及資訊科技產業是潛在的投資機遇。

GDP的需求面觀察,其中,進出口受國際經濟景氣變動影響較大,固定資產及存貨投資又受制於「穩槓桿」政策的約束,提升消費成為最有潛力的新動能,不只可以帶動生產,助力經濟成長,也可減少由超發貨幣引起的泡沫經濟。在消費領域,消費升級及生命醫藥是最值得關注的兩大行業。

投資風險不可小覬

就目前中國大陸投資風險而言,主要包括經濟下行風險、產業政策風險、匯率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經濟下行的壓力是將影響企業的盈利情況,進一步影響投資意願。

匯率風險,一方面表現在中國大陸對外匯流動之管制,另一方面則是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的匯兌損失。儘管人民幣匯率近些年來並沒有產生劇烈波動,但由於貨幣數量超發,未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仍然存在。

產業政策的調整可能帶來風險。例如:20188月,教育部宣佈計畫在2020年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到80%左右,該政策定調幼稚園的收費實行政府定價或接受政府指導價,對於之前投資民辦幼稚園的機構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此外,從微觀面觀察,社會短期偏好、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疊代、估值過高及企業發展路線的切換是我們主要關注的風險。

社會短期偏好,是指某些熱點短時間內被炒熱,加上部分資本的非理性投資,企業估值容易過高,致使投資成本過高。與此同時,這種社會偏好是很容易發生變化的,一旦風向轉變,投資收益則可能大大降低,因此對投資標的的階段性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而隨著社會及科技的發展,商業模式和技術的疊代,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要因素。當新技術、新模式來臨的時候,企業的經營決策(是跟風轉型,或是堅持原來的發展路線)是否有利於企業的未來發展,也是我們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作者洪永沛現為群益證券企業金融部資深副總裁、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