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44 期 (2019年12月份)

美中貿易博弈下中國大陸經濟前景看淡作者:高 長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進入「新常態」,不只經濟成長減緩,經商環境更是大不如前,譬如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才難覓、留才困難,本土企業崛起與不正當競爭等方面;而美中貿易戰帶來不確定性,進一步削弱了市場整體的信心,更使中國大陸經濟環境雪上加霜。

資料顯示(參閱附表),去(2018)7月貿易戰正式開打前,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還可保持6.5%以上的成長,嗣後則呈現逐季減緩的趨勢,今年第二季已降至6.2%,第三季更降至6.0%;創下28年來最低水準。IMF等國際預測機構對於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前景看法普遍轉趨保守。

附表   近兩年中國大陸主要經濟指標之變動

                                                       單位:%

2018 Q1

2018 Q2

2018 Q3

2018 Q4

2019 Q1

2019 Q2

2019 Q3

GDP(實質)

6.8

6.7

6.5

6.4

6.4

6.2

6.0

固定資產投資(名目)

7.5

6.0

5.4

5.9

6.3

5.3

4.6

消費品零售(名目)

9.8

9.0

9.0

8.2

8.3

8.5

7.6

消費者物價指數

2.1

1.9

2.3

2.3

1.8

2.6

3.0

出口貿易額

13.7

11.5

11.7

3.9

1.3

-1.0

-0.4

進口貿易額

19.4

20.6

20.4

4.4

-4.6

-4.1

-6.5

製造業PMI指數

51.5

51.5

50.8

49.4

50.5

49.6

49.8

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期底數)*

3.8

2.4

-3.6

-5.1

-7.0

-3.9

-2.9

註:*為較上季或上期增減比率,其餘變動率為較上年或上年同期增減比率。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相關資料整理。

儘管中國大陸官方陸續推出數兆人民幣的減稅降費等財政措施,地方政府也發債資助基礎建設支出,以及調降銀行存款準備金等寬鬆貨幣政策,被稱為三駕馬車的消費、投資和出口等三大指標的表現,都呈現疲弱不振之勢(參閱附表)

汽車銷售反映中國大陸內需大半江山,去年成為1990年代以來首度出現汽車銷售量衰退,迄今年9月,銷售量已連續15個月萎縮,預期市場會回升的希望破滅。不只汽車,民眾的消費傾向趨於保守,從家具到手機都受影響。

再以出口貿易為例,去年上半年兩位數成長的氣勢,在貿易戰開打後急轉直下,今年第二季開始已呈現負成長,最大宗的電機產品出口旺季不旺。進口方面的變動趨勢,與出口的表現大致類似,衰退的幅度甚至更大。尤其,對美國出口、進口衰退趨勢更為明顯。

反映製造業景氣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201812月已跌落至榮枯線以下,降至49.4,創20163月以來新低;今年開春,PMI曾再回升至榮枯線以上,但只是曇花一現,第二季開始又回落至榮枯線以下,10月份已降至49.3,顯示產業界對未來的經營前景預期悲觀。其中就業指數,自2018年以來就大幅下滑。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2018年第三季開始呈現貶值的趨勢,直逼破7大關。今年3月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曾出現反彈,同時,中國大陸亦持續祭出穩定人民幣匯率措施,但在20195月間美中貿易談判受挫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度走貶。德國商業銀行專家預測,人民幣可能會經歷有管理的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在2019年底觸及7.07:12020年底可能再貶至7.23: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中指出,中過大陸經濟成長將持續減緩,預估今年成長率將滑落至6.1%,較2018年減少0.5個百分點,下年度將跌破6,持續下滑至5.8%;惟IMF認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優於今年。

(本文作者高  長現為臺北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