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73 期 (2022年5月份)

駭客入侵 談企業資安危機的因應之道作者:張世泰

   科技日益進步,臺灣近年來超過10家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遭駭客使用軟體攻擊並加以勒索,行業別包括電子、建築、生技、傳產與汽車零件等,部分被害公司選擇支付贖金,換取遭駭資料的解密鑰。部分公司選擇不向駭客低頭

   近日個人參訪一家甫被駭客勒索的上市公司與高管深談並交換看法後綜合以下意見。企業資安危機的發生時間點通常無法預測,由於事發突然,對於欠缺準備的企業容易造成決策失誤或巨大損失。然而危機發生並非毫無應對之道,只要企業正視危機管理,在各層面做好預防準備工作,即能在危機發生時把損害降到最低,最終迎刃而解。

   危機發生的成因很多,應對處理方式會根據各產業實際案例而有所不同,但我們仍可歸納出六個重點來作為危機處理的參考,依序為評估應變、迅速反應、緩解傷害、有效控制、後續觀察與責任釐清。

   首先在事件發生時應立即成立危機應變小組,通常由事發單位的最高主管與其次一級主管組成,再由公司一級主管指揮各團隊成員進行處置。危機應變小組需了解事件成因,將通報管道、通報人員與發現事證依時間軸循序列出,這樣做得目的,一、理清事件來龍去脈,盤點影響範圍與層面,二、便於向更上級主管匯報,同時也準備好進入快速回應階段。

   在回應事件前,需針對特定「面向」擬定不同的內容,但請注意,並非刻意隱瞞或擔心責任歸屬而造假不實,而是要了解利益關係人的期待並給予相對有價值的資訊。例如:對執行長、營運長而言,可能想要了解此次危機是否直接影響企業營運或收益?範圍有多廣?恢復時間需要多久等,若此事件與社會大眾有關,則需妥善發布新聞稿,在不偏離主軸,展現誠懇誠實的態度來說明此次事件對大眾所造成的影響;甚或通報政府相關主管機關、發布重大訊息等。上述作法即是對企業內部、社會與政府單位作出快速的回應。

   事件發生後危機處理小組應立即開始對事件做出減緩傷害、有效控制以及災後復原的計畫與執行方案;根據危機性質不同,有些屬於一次性事件,發生當下即結束,有些則屬於持續性事件,發生後持續造成影響,降低傷害通常需與時間競賽,團隊的後勤安排則時常被忽略,包含餐飲、輪班回報狀況等均需要妥善安排,才能持續在高壓狀態下替企業解決當前的危機;若企業本身無足夠能力減緩傷害或有效控制,可以尋求外部資源協助(例如:顧問、領域專家、政府機關),此部分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若無法妥善處理甚會讓災害擴大,進而造成更多損失導致難以復原之結局。在事件過後,仍需持續觀察問題是否已被徹底解決?復原的狀況是否良好?改善的計畫是否完備等。最後無論是企業本身決策高層或是導致危機發生之職務人等,也需要為事件負起相關責任,可能涉及法律層面、公司規範或道德層面的責任,為事件做一個完整的結束。

    成功的危機處理往往來自企業主願意「開誠布公」, 坦誠面對企業的管理不足,危機可能是轉機,企業若能藉此改變過去的錯誤或歷史包袱,就此重振旗鼓不重蹈覆徹,社會與市場都會給予包容;企業發展的過程也不太可能都一直順風順水,事件的發生在所難免,上述的六大參考依據:評估應變、迅速反應、緩解傷害、有效控制、後續觀察與責任釐清,提供讀者一個思維框架,若遭遇類似事件也能處變不驚,泰若自然,最終順利的度過難關。

(本文作者張世泰現為臺北企業經理協進會秘書長、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