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27 期 (2018年7月份)

臺商如何因應中國大陸嚴厲的不動產調控政策?作者:李永然、黃志國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持續發展,過去30多年來,中國大陸房地產環境變化不可謂不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提高,房地產交易熱潮有增無減,以今年(2018)上半年為例,中國大陸50大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高達1.7兆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高出4,839億元人民幣,漲幅達40%。其中,杭州、長沙、長春等熱點城市的漲幅甚至超過100%,濟南、福州、南通、青島更超過200%。中國大陸房地產交易已有過熱的現象,泡沫隨時有可能破滅,並對經濟造成衝擊。

房地產交易熱絡、漲幅驚人

去年(2017)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時,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致詞中表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希望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以及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中國大陸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希望能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既抑制房地產泡沫,且防止未來可能出現大起大落,或甚至崩市。

房地產交易熱絡的背後存在炒房現象,中國大陸政府已經注意到這種趨勢,因此中國大陸住房城鄉建設部及公安部等七個部委,點名30個城市,將從20187月起至12月底祭出新一輪樓市亂象的整治,打擊重點包括「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仲介」、「地產開發商違法違規」和「虛假房市廣告」等四大項。中國大陸住建部官網公告,住建部會同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及銀保監會等七部委,針對近期房地產市場亂象,為嚴厲打擊侵害群眾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將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

中國大陸房價暴漲的幕後推手,不只投資客、炒房團,令人吃驚的是,遊走樓市限購政策監管之外的企業炒房更兇狠。據統計,A3,582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656家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占比46.23%,持有市值近人民幣1兆元。中國大陸國務院曾在20038月間發布第18號文件,明確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此上市公司開始陸續投資房地產。時隔一年,只有包括交通銀行、中國中鐵、飛馬國際、廣百股份等八家公司投資房地產;但再經過二年,也就是到2006年間,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大幅增加至588家,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市值暴增至人民幣723.48億元。

臺商應注意中國大陸政府開始進行的打房政策

近兩年房價不斷攀升,炒房獲利更大幅超過企業本業營利,因而吸引更多民營企業轉向炒房。住建部政策專家顧雲昌表示,為進一步抑制炒房,預計各地可能都會陸續跟進限制企業買房。

在中國大陸房地產交易市場熱絡的情況下,地產業的融資難度已愈來愈高,關鍵因素之一正來自官方大力監管如影子銀行的緊縮,尤其評等越低的地產商,對影子銀行的依賴度更高,進而讓資金流動性壓力遽增。

綜上所述,面對中國大陸政府打房政策,臺商應特別注意中國大陸政府可能限制企業買房,且融資難度提高。臺商若有投資中國大陸房地產時,實應注意中國大陸各地政府有無公布最新的相關限制法規、整頓措施、銀行融資條件有無相關變化,並理解相關的法規政策,且採用適宜的因應措施,這樣才能保障自身權益。(因篇幅限制,原文註釋省略)

(本文作者李永然為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臺商張老師,黃志國為永然兩岸事務中心副召集人)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