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69 期 (2022年1月份)

債務危機拖累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 作者:高 長

202112月初,中國大陸知名經濟學家李稻葵公開指出,未來幾年中國大陸經濟將陷入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大家「得準備過苦日子」了。另有專家預言:中國大陸經濟在接下來的每一年,都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這些論述相較於中國大陸的官方說法大相逕庭,究竟真相為何,令人關注。

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的經濟成長表現逐季下滑,從第一季的18.3%,到第二季的7.9%,再到第三季的4.9%,呈現開高走低之勢,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一般預測將跌破4%,顯然,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呈現逐季減弱之勢。

2021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開高走低

李稻葵對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展望的看法之所以保守,主要是基於三個觀點,一是地方債問題,二是供應鏈外移問題,三是碳排放政策。李稻葵認為,供應鏈外移現象,儘管近期因東協國家疫情惡化,使得稍早移出中國大陸的生產線出現回流的現象,但長期而言供應鏈外移是不可逆的趨勢;針對碳排放政策,李稻葵指出,中國大陸為了落實已定下的「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地方政府在操作手段上過急過猛,結果導致拉閘限電,對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關於地方債的問題,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20211月到10月,中國大陸發行地方政府債劵共計6.49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成長6%,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再融資債劵發行2.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成長75%,也就是說,2021年頭10個月,有43%新增地方債沒有投入實體經濟活動,而是用於抵償到期債劵。有專家估計,2021年中國大陸地方債務累計將超過30萬億元,且增加之勢將會持續至少20年。

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長期以來主要依賴房地產市場和土地收入,也就是所謂的「土地財政」,但目前土地和房市的發展能量都不如以往,尤其近兩年疫情期間,民營企業的經營陷入困境,向政府繳納的稅款不如預期,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只能透過借貸,拆東牆補西牆。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財政透支,除了依賴發行地方債劵,財源還有來自「融資平臺」;該平臺是地方政府以其他融資方式借入貸款,沒有出現在公開的資產負債表上之一種借貸工具,這類型的隱性債務總額,國際投資機構高盛的研究報告指出,已從2013年的16萬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20年底的53萬億元,約相當於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52%,遠超過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

 地方債務危機尾大不掉

中國大陸地方債危機的問題一直未解決,多年來執行的降槓桿、防風險等政策,充其量也只是讓問題不再惡化,但近期房地產業出現債務危機,則再度讓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升高。地方債務風險升高,勢必限縮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舉債空間,透過增加財政支出踐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幅度也將減少許多。

李稻葵爆料的「中國準備過苦日子」似是危言聳聽,但在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李克強指出當前中國大陸經濟面臨需求緊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則似乎印證了中國大陸經濟已陷入窘境的事實。

其中,需求緊縮指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費欲振乏力,民間投資意願低落,短期之內難有起色;供給衝擊指的是運費、大宗商品和原物料價格上漲等問題帶來輸入性通膨脹的壓力,加上近期中國大陸境內疫情反覆、汛情、政策約束、拉閘限電與供應鏈失衡等因素之影響,對供給端產能釋放形成制約;預期轉弱則是指,由於近期中國大陸政府加強「整治」民營企業,造成寒蟬效應,宏觀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上升,導致市場對新的一年經濟成長預期持續看衰。

需求收縮的背後,主要是房地產行業的下行壓力,恆大地產陷入債務危機即是典型的例子;大型房企面臨流動性困難、中小型房企倒閉也時有所聞。為了因應金融和地產體系長期以來不斷累積的風險,中國大陸從2020年開始採取諸多監管措施,例如對重點房企融資提出「三道紅線」,以及給金融機構劃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上限等;一系列監管猛藥加諸在沉痾的樓市,終於在2021年集中爆發了房企危機。

需求緊縮和供給衝擊壓力疊加

房地產市場低迷,甚至是潛在的暴雷,已使得中國大陸的國內需求欲振乏力;由於整個房地產行業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房地產投資放緩已成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主要拖累因素之一。

從供給端來看,配合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大陸開始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減碳經濟已蔚為風潮。8月間,中國大陸發改委發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全中國大陸有19個省市出現一級、二級預警,被點到名的地方政府,開始實施嚴格限電措施;「運動式減碳」造成限電,電荒愈演愈烈嚴重傷害到工業生產,對當前經濟造成供給面的衝擊。

展望新的一年,中國大陸經濟難言樂觀。著名經濟學家陶冬指出,中國大陸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轉弱,整體經濟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往下,目前已進入下行週期,再加上受到一些結構性問題的制約,例如碳排放政策、能源價格等因素影響,因此,他認為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華爾街日報》10月中旬刊出的一篇專欄文章指出,帶動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三架馬車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消費和出口,受到拉閘限電、房地產債務危機、國際航運塞港問題、Delta變異株引發的疫情反彈影響,近期以來都出現不穩定、不確定性,如果中國大陸政府無法適時推出有效的寬鬆/刺激政策,則2022年經濟持續下行的風險將不可避免。

中國大陸經濟展望難言樂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2021年第四季發布《經濟藍皮書: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估計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約5.3%,略低於潛在增速(5.5%);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的年度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平均而言可達到5.5%

相較之下,國際機構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預測顯得樂觀一些,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B)2022年中國大陸GDP漲幅的預估值分別為5.6%5.4%,較全球平均漲幅分別高出0.71個百分點。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研究報告指出,觀察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要重點關注樓市融資放鬆、減稅、綠色基建和促進民間消費的政策措施,若能配合貨幣寬鬆、信貸反彈,則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就可望達到5.5%

為防止房地產市場債務危機惡化,中國大陸政府已陸續採取若干放鬆的政策。例如,自9月底以來,中國大陸監管部門放鬆對住房抵押貸款的限制,放寬土地出讓規則,並承諾採取措施為開發商償債提供更多便利。其次,為了扭轉經濟成長動能減弱的趨勢,12月中旬開始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2碼,估計可釋放1.2萬億元人民幣,將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市場預期,短期內中國大陸還有可能祭出更多的寬鬆措施,包括可能採取行動引導信貸加速增加和對小型企業減稅,有些專家甚至認為,中國大陸有下調基準利率的空間。不過,從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政策基調看來,中國大陸在執行寬鬆政策的態度上仍將格外謹慎。

(本文作者高  長現為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