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83 期 (2023年3月份)

中國大陸臺商新南向投資的六大生存法則及六項投資建議作者:袁明仁

    2016年政府提出,2017年開始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雙邊經貿往來已有突破性的進展。根據財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臺灣出口東協與新南向國家的金額,分別高達700億、850億美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2021年,臺商對新南向國家新增的投資金額,達到50億美元大關,與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所差無幾。

    臺商新南向投資歷經五波,在19801990年,有少數臺商移民到新加坡投資發展,是臺灣第一波南向發展的臺商,這一波是屬於臺商自發性的前往投資發展;第二波是1993年至2002年,李登輝時代,政府大規模推動臺商南向,屬於政府主導型,因為此一時期中國大陸推動改革開放,有語言及人力資源的優勢,這一波南向不算是很成功,但是能夠紮根存活下來的,都成為當地知名臺商;第三波是2010年至2015年,中國大陸勞動成本及經營成本大幅提高,企業被迫轉移生產基地;第四波是蔡英文總統主導,由政府大力推動臺商新南向,主要是希望臺商分散投資風險;第五波是中美貿易戰後,臺商迫於外在環境的壓力,不得不考慮生產基地外移,採取「中國+1」的投資佈局。

一、臺商新南向投資的六大生存法則

    臺商在新南向投資,要瞭解新南向的經商規則、法律制度體系、人文環境有哪些不同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則,也就是要以人為本、尊重民眾,考慮當地風土民情;要以商為要、尊重市場;要以和為貴、尊重現實。

    這些臺商在新南向投資的通用生存法則,看起來很容易、很簡單,但往往知易行難,真的要在新南向投資各國都「走得通、走得好」,還得靠臺商去實踐探索。

    臺商在新南向投資應遵循以下八大生存法則:1.下定決心才能安身立命,2. 認同當地價值,包括主流價值及道德觀,3.遵守當地法律規範,4.融入當地語言文化,5.尊重多元種族社會及信仰,6.遵守當地無形的社會契約,7.建立當地人脈關係,8.合法經營誠實納稅,善盡社會公益責任。

二、臺商新南向投資的六點建議    

    愈來愈多的臺商在新南向市場落地生根,問題也會接踵而來。在中國大陸投資,臺商擁有優惠待遇,語言相通更是難以取代的優勢。而在新南向市場投資布局,每一個國家的文化、語言、法規、稅制乃至市場准入的條件,都不相同,經營難度遠勝中國大陸。加上雙邊並無正式的外交關係,也無相關的貿易協議,臺灣也沒有加入RECP,進出口關稅無法享受優惠,且投資遇到糾紛,調處的問題更加困難。當企業因實際貿易條件考量,或配合品牌廠的要求,將新南向列為投資的選項時,必須步步為營。以下六點建議,提供臺商新南向投資的參考。

(一)臺商要調整好心態,不要將東協視為高污染產業的轉移生產基地。因為,各國對ESG日益重視。過去,臺商落實ESG的壓力,大多來自品牌商客戶的壓力,而未來新的壓力來源會更多來自被投資國政府。因此,臺商需超前部署,掌握當地政府正在規劃中的相關能源方案,提前做好部署及因應。例如建廠時,必須同步建置太陽能板等發電設施,或再生能源及廢水回收再利用等。

(二)重視當地環保政策、法律法規要求。從建廠、設備採購、製程安排、原材料採購、排放等一系列的投資營運問題,都需將相關環保法規列入考量,以免遭到罰款,甚至關廠停工。

(三)越南是目前臺商的主要外移基地,勞動力的問題是新南向業者必須特別留意及因應的。目前南越工廠缺工問題已是常態,即使找的到工人,工資水準也逐年調高。東協各國政府都把提高最低工資水準,當作政府施政的重要政策。2022年以來,印尼元月起提高了最低工資,寮國與柬埔寨、馬來西亞亦陸續跟進,越南7月開始調整,菲律賓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預計在2023年。

(四)對於勞力密集型的企業來說,勞動成本提升,企業除了降低生產成本,持續提升產品品質,落實各種改善,推動全員創新。更應思考部分生產流程導入自動化設備,以避免競爭力下滑。

(五)落實幹部本土化策略,特別是在新南向各國臺商都面臨語文溝通障礙,更需落實本地化幹部的培養,同時落實教育訓練及標準化建立,以降低外派陸籍幹部管理新南向國家當地員工造成的矛盾及衝突。

(六)企業決定前往新南向布局時,不要有打帶跑的心態,要做好與當地共榮共存的長期心理準備。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願意蹲點發展的管理幹部,也才能爭取到當地政府的認同,願意在行政上或投資條件上給予更多的便利,臺商才有機會藉由這一波的投資,壯大成為跨國企業集團。

三、臺商在新加坡投資的建議

    臺星在全球貿易及供應鏈都扮演重要角色。2021年,新加坡為臺灣第六大貿易夥伴。在出口貿易方面,臺灣對新加坡出口金額達257.20億美元,為臺灣第五大出口國。至於哪些產業適合到新加坡發展?新如坡是東協相對經營成本較高的國家。現在留在新加坡的,大多以貿易為主或臺灣企業在此設控股公司後再投資海外。臺商目前在新加坡有數百家,但不一定每家都有在本地實際營運。目前臺商在新加坡最大的企業有:聯電、日月光、中華電信、中鋼和11家銀行都在新加坡設有據點。

    新加坡適合設立控股公司發展,臺商可以新加坡為基地,再向其他東協市場發展。新加坡設立控股公司的優勢包括:新加坡與許多國家簽訂雙重租稅協議政策,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在新加坡享有下列稅收優惠:1.避免被雙重徵稅。2.新加坡不徵收資本利得稅,來源於境外的股息收入只需滿足特定條件就無需繳稅,支付股息也無需繳納預提所得稅。3.新加坡企業所得稅最高稅率為17%4.外國投資者設立在新加坡的控股公司,在新加坡境內(或境外) 購買股票或資產享有稅收優惠。5.如出售新加坡或海外投資/資產的所得收益屬於資本利得時,將不需繳納新加坡所得稅,因為新加坡沒有資本利得稅。6.海外資產不徵稅,不徵收遺產稅。

    此外,新加坡為區域金融中心,提供企業豐富籌資管道,也是財富管理的重要市場,因此,臺商可以將新加坡定位為區域市場的融資銀行與境外理財中心。此外,為了二代傳承接班,許多臺商開始打造家族辦公室,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有其優勢,可以為整個家族解決金融、稅務、法務、移民等多種問題,以實現家族資產的長期發展目標,使其能夠順利跨代傳承和保值增值。

    總而言之,臺商必須要重新修習新南向國家的學分,臺商要積極地走出去,儘早布局,以提高供應鏈韌性。

(本文作者袁明仁現為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