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84 期 (2023年4月份)

美中科技競爭牽動產業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臺商因應的參考建議作者:黃鋆鋇

一、背景說明

      2018322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備忘錄時,宣稱「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機密」。並根據美國國內法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擬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涉及商品估算約600億美元。同年616日美國公布一批中國輸美500億美元貨物,及76日一批340億美元商品,由原10%稅率徵收25 %關稅。同日中國反擊針對由美輸的中340億商品徵收25%關稅,引爆中美貿易一系列的貿易爭論。

      2019513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禁止美國企業使用「構成國家安全風險企業」製造的電信設備行令延長一年。美國商務部同日要求美國設備和技術的外國半導體公司,必須獲美國政府同意,才可向華為出口供貨」。20211月美國總統拜登上任,持續延續對華為的出口禁令。202112月美國針對大疆等42家企業及團體列為存在安全問題的名單,202212月再度將36家中國企業列為貿易黑名單。20233月針對偵查氣球事件,再次擴大28家制裁名單。

      中美貿易一直存在高達數千億美元的龐大的貿易逆差,以2022年為例,中美貿易逆差高達3829億美元。顯然美國政府對雙方巨大的貿易逆差未見改善,對中國表達一定程度的不滿。加上中美貿易戰演變加劇成為中美科技戰,加上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及地緣政治的諸多因素。美國政府基於保護其科技領先的地位,不論是防堵中國大陸取得半導體的先進技術,或保障其科技產業供應鏈的安全體系,維持美國在科技領域領先及防範可能影響國家安全潛在危機的因應,勢必衍生加速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的議題。

二、臺商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現況-以資通訊、車載電子產業為例

               COVID-19疫情的擴散,引發全球供應鏈、物流鏈等斷鏈紛擾,臺灣的資通訊製造大廠,紛紛受到委託製造之品牌大廠的明示、暗示要求各資通訊製造大廠的製造基地必須靠近市場,以及因應各生產基地國要求供應鏈在地化之政策。製造代工廠為避免訂單的流失,只得降低部分原供應鏈體系的比例,轉而尋求轉移之製造基地國之供應體系,以增加供應鏈的韌性,降低產品供應鏈的斷鏈危機。

           2021年起中美科技戰的發展越演越烈,臺灣是資通訊產品及半導體產品的供應重鎮。國際買家擔心地緣政治因素引發戰爭,沒有晶片,不僅沒有資通訊產品,連汽車製造產業的供應鏈體系都大受影響產品。因此資通訊品牌商及汽車製造商等客戶,無法接受單靠臺灣單一供應出貨。因而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各資通訊產品品牌及汽車製造商等大廠。都強烈要求臺灣各製造代工廠必須有「臺灣+N」的全球生產基地布局。從電子五哥及半導體廠商近3年度的股東大會年度報告,紛紛釋出將製造基地從離岸外包轉成友岸外包,並將供應鏈放在友好國家,降低原先的生產基地依存度比例的訊息,是資通產品及臺積電等製造代工大廠目前面臨的窘況。

      資訊產品(伺服器、桌電、筆電、手機)的歐美品牌大廠,通常依據產業鏈的地位、產品高低端及市場潛力等考量來要求供應鏈轉移地點。例如要求桌電、筆電及手機等製造偏重勞力密集的製造商,將新製造基地轉移至東南亞(越南-北越、泰國-曼谷周邊區域、馬來西亞-檳城/巴生港、印尼-巴淡島)及印度。產品較高端或市場較集中於歐美地區者(如伺服器、車載電子產品),則要求移到美洲地區(美墨邊界、巴西)及歐洲地區(捷克、斯洛伐克),以便就近供應市場。因此,製造基地的轉移及產業供應鏈當地化的趨勢,成為資訊產品製造大廠,滿足客戶需求的新合作模式。以廠商赴印尼為例;印尼手機市場銷售量達4,400萬支,對手機品牌商而言,由於印尼政府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要求,在印尼銷售之4G-LTE智慧型手機,在當地製造之國產化比例需要30%以上。為因應印尼製造的規定,各品牌商加速佈局,以避免手機被課較高的關稅,因此,必須尋求或扶持印尼當地之手機零組件的製造供應體系廠商。

      同樣的赴印度設手機製造的廠商,各手機品牌商印度市場年度手機銷售量高達 1.6-1.75億支,亦面臨印度政府於2020年實施階段性製造計畫之規定。例如針對進口之印刷電路板組件加徵20%的關稅。對智慧手機銷售商而言,為降低成本,要求廠商赴當地設廠之製造商,要採用當地製造之電路板或電子零組件,以增加產的當地市場競爭力。

      至於將製造基地擴大於美墨邊境之廠商,則受限於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簽署,於19941月正式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及2018 10 1 日達成新版「美墨加協議」(USMCA)。例如在汽車產業方面,自加墨進口汽車至美國享免關稅的規定其北美自製率需達75%,且至少要有40%的零組件,是由時薪至少為16美元的勞工所生產,等於是對原本有低薪優勢的墨西哥設了上限,以保障美國高薪勞工的工作權益。

      而針對汽車業製造業的時薪規定,等於北美地區汽車市場也明顯的在防堵中國大陸的汽車產業商機。目前在中國大陸從事汽車零組件供應體系的臺商,若要掌握北美汽車供應鏈體系的龐大商機。必須進行在美、加及墨西哥等地的製造生產基地佈局,才能享有關稅及低廉勞工的的優勢。

三、臺商受供應鏈重組影響之建議因應作法

三十餘年來,臺商所從事的各領域製造產業,逐水草而居,選擇將製造生產基地,設立於低成本、低勞動力、土地及服務的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等地,藉以建立無遠弗屆的跨國企業供應鏈體系,是以往供應鏈的長鏈模式。

在疫情影響及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各國興起自我保護主義的盛行風潮。在考量如何確保民生必需品或主要產業的供應鏈體系的韌性,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讓供應鏈體系「在地化」和「區域化」取代「全球化」生產,成為國家及國際品牌大廠重要的指標。

      從目前各製造代工大廠的生產基地全球佈局的趨勢發展,供應鏈的短鏈化趨勢已是潮流。因此,原先各製造代工大廠之配合供應體系廠商,若無法跟隨大廠全球佈局的區域,至當地的設廠或與當地供應鏈體系合作提供產品及服務,建議應針對產品製造、服務進行數位轉型或升級以提高附加價值,或投入創新科技的研發,或加速產品整合模組化的解決方案,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才能適時掌握目前產業鏈供應鏈重組的新商機。

 (本文作者黃鋆鋇現為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副總幹事、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