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85 期 (2023年5月份)

作好三心理準備作者:張明杰

    自美對中加徵關稅以來,市場泰半聚焦美在岸友岸外包政策對陸世界工廠地位之影響;但實而言之,彼等議題對中國大陸未來經濟發展影響確實深遠,惟金融市場多少已作好心理準備;反倒是,目前正醖釀中的美元霸權地位即將被撼動及大家都想降低對臺供應鏈依賴等黑天鵝風險,值得我們靜心思量、作好心理準備、備妥因應對策。

一、作好全球供應鏈不再唯中國大陸是賴的心理準備

    受美對中加徵關稅及供應鏈即將移出中國大陸影響,市場無不擔心中國大陸未來經濟增長恐將停滯;惟數據顯示,既便產業外移,陸出口、出超及吸引外資投資依然年年増長;即便美中貿易戰開打、美占陸出口比重從2018年的19.2%下降到今年Q114%,但中國大陸去年出口仍較2019年大幅增長43.6%。主因人口數逾50億東南亞及一帶一路等發展中國家,已取代10億人口數的歐美英澳等先進經濟體成中國大陸主要出口市場;今年第一季,發展中國家合占中國大陸出口比重45%,已遠高於歐美英澳等先進經濟體合計的35.1%及日韓臺的19.1%。在此同時,中國大陸國鐵集團數據顯示,今年Q1中歐班列開行列數及運送標箱數同比增長15%28%;自20205月以來,中歐班列已連續35個月單月開行至少千列以上。

    經濟發展本就是個持續性動態調整過程,近年來,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等所謂新三樣已取代服裝、家電及傢具等老三樣成中國大陸出口產品主力;新三様出口占比從2021Q1的不及2%,躍增至今年Q15.2%。人口紅利消失,中國大陸高汚染及勞力密集型產業代工型態幾已被清空;受東南亞及印度崛起影響,中國大陸亦將從原本資通訊產業全球唯一生產基地轉向成最重要生產基地之一;但值注意的是,民營企業、新三様及新興市場已接棒外資、舊三樣及歐美等先進經濟體成中國大陸未來主力出口企業、主力出口產品及主要出口地區。是以,未來談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時,宜側重觀察,前述備胎方案能否跟上產業移出中國大陸速度及新三樣產業能否即時填補資通訊產業外移時所留下生產與出口缺口。

二、作好美元全球霸權地位即將被撼動心理準備

    自俄烏戰爭及美聯儲啓動升息循環以來,新興市場國家為擺脫美元箝制,紛紛加入減持美債及增持黃金外匯存備行列。去年4月,中國大陸持有美債首度跌破1兆美元大關,今年1月,中國大陸所持美債不僅續創20106月以來新低,更較20184月貿易戰剛開打時足足少了30%2022年整體外國央行減持美債金額達6%。受美歐等國凍結俄羅斯美元資產影響,以中國大陸為首的各國央行亦正加速購入黃金、減少對美元儲備依賴;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各央行黃金淨購買量來到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時的1136噸、同比增長152.44%

    近年來,新興市場經濟體為緩解隐身美聯儲貨幣政策背後的美元人為波動風險,紛紛加入非美元貨幣貿易支付行列;包括俄羅斯及沙特等30多個國家已開始接受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及投資;3月底在印尼舉行的東盟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已開始商討如何減少金融及貿易交易進行時對美、歐、日元和英鎊的依賴、改以當地貨幣結算。沙特一直是美國維持石油美元地位最重要合作夥伴,受與美就石油增產一事意見相左影響,沙特開始向中國大陸靠攏;日前沙特財長更直言,擬改變石油美元策略,出售石油賺美元已𣎴再成為沙特未來唯一外匯收入來源。近年來,全球各地不時傳來去美元化風潮、美元全球霸權地位不斷被撼動;影響所及,全球貨幣市場將不再只唯美聯儲貨幣政策是賴,您我都得作好心理準備、迎接即將没有美元霸權的日子。

三、作好大家都想降低對臺供應鏈依賴的心理準備

    近年來,政治經濟學明顯超越基礎配套設施成全球供應鏈投資決策新顯學,供應鏈安全凌駕成本最低化成供應鏈管理新思維。逆國際貿易比較利益法則,廣赴不具晶圓製造優勢的歐美日設晶圓廠及基礎配套措施明顯不足的印度布建生產線已成臺企最甜蜜負擔;表面上看,大家都想競邀臺企設廠,實而言之,是想降低對臺供應鏈依賴。為分散晶圓製造過度集中臺灣風險,美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為避免手機芯片製造過度集中臺灣,Apple 準備將旗下芯片委由正在興建的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生產;為力求供應鏈穩定,鴻海等相繼被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將產品組裝從中國大陸移往東南亞及印度。美日歐競邀設廠、Apple希望儘早佈建完成印度及東南亞生產線,固然凸顯台積電及臺企等全球生產地位重要性;但司馬昭之心人人皆知,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歐美為避免自己供應鏈斷鏈風險,才將所有投資風險強壓在台積電等臺企身上。供應鏈安全一旦取代商業判斷成品牌客户佈建全球供應鏈首要考量因素,伴隨而來的必將是台積電等臺企的重複投資、生產效率不足及毛利率遭侵蝕等問題。

    Apple 為分散生產環節過度集中臺企風險,近年來對陸企依賴有增無減,2020年陸港企首次以51家超越臺企的48家成Apple最大供應來源;有別於過往鴻海及大立光等臺企的獨占優勢,從手錶,平板到手機等Apple全產品線產品,已至少23家紅色供應鏈企業加入組裝代工行列。更值注意的是,臺灣電子業赴中國大陸設廠已逾20多年,但直到最近10年才看到紅色供應鏈崛起;而今,Apple供應鏈才剛開始要陸續移往印度,卻見印度塔塔集團已開始為Apple 生產手機機殼並準備透過緯創印度廠之收購加入iphone組裝行列。

    2012年傳統產業開始移出中國大陸時,臺相關產品對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出口呈黃金交叉走勢;塑紡品等對中國大陸出口一落千丈,但臺已備好備胎方案;一來,東協一躍成彼等產品臺第一大出口市場,二來,關鍵電子元件適時接棒成臺出口中國大陸商品主力,以致臺對中國大陸出口依然年年增長。而今,電子產業供應鏈即將從中國大陸移往印度,論者一定會樂觀認為,未來臺電子產品出口也會向當初傳統產業一樣,出現對中國大陸出口下降但對印度出口大幅增長的黃金交叉現象。但值討論的是,不論是印度2015年實施的階段性製造計劃、2019年通過的國家電子產業政策及後來持續推出的生產連結獎勵計劃,無非希望透過高進口關稅方式、保護印度本土電子產業、打造印度自己電子產業聚落;基此,我們不宜過度樂觀認為,未來臺關鍵電子元件對陸出口衰退,一定可藉由對印出口大幅增長來完全彌補與超越。

(本文作者張明杰現為富拉凱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