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85 期 (2023年5月份)

臺商如何因應2023年兩岸經濟困局的重大挑戰?作者:徐丕洲

一、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面臨2023年嚴峻的挑戰

2022年經濟成長首次跌落全球水準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報導,中國大陸在2022年的競技成長可能是40年來首次跌落或低於全球水準,預料在全球經濟發展將比去年更加困難,此因美國、中國大陸、歐盟以及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相關活動都同時放緩之故。

    而在202211月時候,IMF曾下調2023年全球經濟前景,包括俄烏戰爭、通膨壓力以及各國央行推出的高利率措施,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則逐步鬆綁清零政策,邁向「與病毒共存」的重啟之路。但是新冠確診病例在短時間內大幅激增,導致中國大陸消費者充滿警惕,即使實施嚴格的控制措施也已經解除,然而經濟活動及勞動力市場卻未見顯著提高。

    由是之故,中國大陸在近幾個月來放鬆清零政策後的現象與效應,IMF開始針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轉為保守與負面,做出了中國大陸經濟將出現40年來首次低於全球水平的判斷。

    IMF對中國大陸經濟的觀點在3個月前預估在2023年將加速成長4.4%,而如今卻從正向轉為負向,如此巨大的調整主要是依據中國大陸抗疫調整政策之後,對經濟活動的效應具有密切的關係,但對於2023年的中國大陸經濟能否僅從抗疫政策及其產生效應這麼單一的角度做出預判,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般認為中國大陸政策當局必須適當提高通膨的容忍度以助力經濟適度反彈,按照當前中國大陸經濟形勢粗略估算,如果要維持產出並控制產出缺口,那麼全年需要最低5.5%經濟增速,如果要實現2035目標則需要6.4%經濟增速。所以2023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應該朝著6%的經濟成長率向前邁進。如眾週知,以目前全球經濟低迷的情勢分析,上述論點如期實施必遭重大的阻礙。中國大陸正快速鬆綁,但在初期雖可能出現IMF所見因新冠確診病例激增導致消費者充滿警惕,對經濟政策及對生產活動所造成的窒息效應將因鬆綁而獲得充分的解放。

二、美國在經濟戰略上的競爭態勢剖析:

    過去美國的產業政策在相對優勢上領先全球對手幾個世代,但是現在的戰略環境逼迫美國必須在某些產業盡可能地維持領先幅度。

    此因拜登政府所注重的不是貿易逆差,而是在關鍵產業是否居主導地位,這些產業包括半導體、生物科技及綠能科技。美國即將公布的行政命令包括(1)限制美國企業不得在中國大陸投資高科技產業;(2)限制中國大陸的APP諸如抖音(TikTok)蒐集美國用戶的數據資訊;(3)國會也將進一步研擬針對來自中國大陸的項目限制以及反對抖音的限制。

    美國政府的強力措施包括(1)保護面:阻止中國大陸政府取得高階晶片的行政命令,限制凡是美國企業或是使用美國科技的外國企業不得在中國大陸投資生產高階晶片,甚至美國人都不能在中國大陸晶片相關企業中工作;(2)推廣面:20231月起生效的通膨削減法,其中相關的電動車綠能產業必須使用一定比例在北美生產的零件與原料,才能得到政府的補助。

    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戰略競爭所受到的重大衝擊,其所形成的要因分析如下:

(1)3年前開始蔓延的新冠疫情,美國發現自己不能足夠生產面罩與呼吸器,必須從中國大陸進口,這對國家安全來說是很大的弱點。

(2)1年前開始的俄烏衝突由於非常依賴俄羅斯的油氣,歐洲要團結一致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此舉誠非易事。如果發生臺海危機,中國是否會以手上的經貿籌碼阻擋美國出兵?

(3)過去30年來美國原本期待自由經濟會形成中產階級,最終促成中國大陸社會制度的改變,此舉已經落空。現在中國大陸經濟的「國進民退」趨勢越來越明顯。私人企業越來越受到政府的管控,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投資、技術轉移、甚至經貿往來更讓軍工產業得利。所以必須要予嚴格的限制,拜登政府建立以市場經濟為主軸的國家聯盟必將形塑起自己的戰略產業供應鏈,乃為當前刻不容緩的要務。

三、臺灣經濟發展業面臨2023年的困境:

    如眾週知,目前中國大陸仍是臺灣最大了出口市場,約占總出口值4成,其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高達1565億美元(臺灣在202211月外銷訂單金額)

    由是之故,經濟活動在2022年極度低成長的基礎上,2023年成長出現強烈的反彈乃是合理的判斷,尤其是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強大遏制戰略下,中國大陸也提出內外雙循環戰略,尤其是特別注重內需的成長,只要適度提高通膨容忍度將會呈現相當寬鬆的空間。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RCEP的開始運作,中國大陸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及金磚國家組織的擴充,特別是中國大陸與中東國家經貿關係的強化,堅信內外需連動的形勢正在逐步顯現中。

臺灣經濟發展面臨嚴峻形勢:

(1)  目前中國大陸仍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約佔總出口值4成,臺灣在202211月外銷訂單金額大幅衰退,接單地區則以中國大陸衰退幅度最大,高達37.3%。由此可見中國大陸經濟情況對臺灣出口影響甚大,必須密切關注。

(2)  臺灣從202211月自歐洲接單金額衰退26%,僅次於中國大陸訂單衰退幅度,此因歐洲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導致能源及食物價格大漲,也成為全球通膨最嚴重地區。歐洲各國家庭經濟迅速惡化,消費與進口必然大幅下降。

(3)  由於美國、歐洲集中中國大陸等大型經濟體在全球通膨與升息循環的影響下,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消費不振現象,如果升息循環繼續進行,全球消費需求將會進一步緊縮,嚴重衝擊2023年的臺灣出口。相關企業在訂單減少、營收下降的情況下,可能被迫實施無薪假或裁員樽節成本。又由於央行持續升息,不斷加重企業借貸成本負擔,增加企業經營壓力與債務違約風險,只要部分供應鏈廠商發生財務危機將連帶影響其他供應鏈廠商,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4)  面臨景氣寒冬時期,臺商急需嚴格控管現金流量與投資計畫,靜待美國通膨顯著下降及聯準會調整貨幣政策方向,帶動全球央行降息,屆時全球經濟才能逐漸復甦,臺灣出口才有機會恢復成長。

    臺商必須認清未來的10年即將面對下述重大的趨勢:

(1)  人口結構的轉變(高齡化、少子化)

(2)  經濟全球化風潮;

(3)  網路世界商業模式與分眾行銷;

(4)  跨領域的科技整合;

(5)  重視環保與精敏製造;

(6)  追求資源效益的提升;

(7)  產業發展不再以經濟成長為唯一指標,尚須兼顧社會公益(失業率及貧富差距)與環境永續(節能減碳及生態保育)

    臺商突破經營困境的戰略思考:

    臺商脫離經營困境是要具備敏銳察覺企業風險的能力,以便及早應變,所以臺商面對的難題必將越來越多,必須具有敏銳察覺力以及快速的應變能力。

    臺商還要具備多項解決方案,創造多項選擇藉以分散風險,所謂「狡兔三窟」就是這個意思,臺商必須要有多種閃躲企業風險的準備才能看準時機即時採取行動進而獲取經營效益。

(本文作者徐丕洲現為榮泰企管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