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86 期 (2023年6月份)

地緣政治對臺商投資布局的影響及相關行業投資布局的因應對策作者:袁明仁

    臺商如何從地緣政治中趨吉避凶?在選擇生產區域時,除了考慮當地供應鏈安全與韌性外,可以選擇地緣政治風險相對較低的國家進行生產,如東協、印度、墨西哥等。此外,要更加重視地緣政治所引發的「安全」風險,以及所屬產業是否被劃入「關鍵基礎設施」。此外,臺商投資布局時還應考慮ESG以減少碳足跡及碳排放。

一、地緣政治下臺商投資布局的轉移路徑

    地緣政治影響臺商投資布局的轉移路徑,從「全球化」、「區域化」到「在地化」。從「左右逢源」到「左右兩難」,再到「左右循環」。

    臺商在2018年之前,「左右逢源」,兩邊通吃,在中國大陸設廠可以同時供應「紅色供應鏈」及「非紅色供應鏈」;自2020年後,臺商開始面臨「左右兩難」,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只能選邊站,無法腳踏兩條船,出口美國市場,只能選擇在中國大陸以外設立新生產基地或將產能外移出中國大陸;自2022年開始,臺商開始走向「左右循環」,亦即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從事內循環,供應中國大陸本地的客戶,另外轉移生產基地到越南、印度、泰國等國家,從事外循環,供應歐美日等國外客戶。

二、地緣政治下臺商如何重建全球供應鏈布局

   臺商受地緣政治影響,如何重建全球供應鏈布局?

(一)「離岸外包」Off-Shoring

    「離岸外包」Off-Shoring)主要是指跨國公司利用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優勢將生產和服務外包到發展中國家。「離岸外包」可說是全球化產業分工的加速器。

    「離岸外包」興起於1990年代,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離岸外包作為全球化的重要戰略選擇。臺商將生產基地外移至中國大陸生產,造就了臺灣科技代工模式的崛起。例如:全球第1IC封測廠日月光、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鴻海、全球第1大筆電代工廠廣達、全球第1PCB電路板廠臻鼎、全球第1大電源供應器廠台達電、全球第1大電競品牌華碩、全球第1大工業電腦廠研華。

(二)「在地外包生產」(On-Shoring

    受益於「離岸外包」,臺灣的晶片產量佔了全球產量總額的60%以上。2021年開始,美國政府開始推動「在地外包生產」(On-Shoring),鼓勵美國與外國企業在美國建立供應鏈,將生產帶回美國國內,以減少供應鏈中斷的可能性。例如:台積電在鳳凰城建立新廠房,三星在德州建立新工廠。但單靠鼓勵美國和外國企業在美國建立供應鏈,並不足以建立完整的生產生態體系。

(三)「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

    地緣政治下美國開始推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簡單來說,美國除了鼓勵企業在美國國內生產外,也與可靠的朋友和盟友共同建立供應鏈。「友岸外包」成為現今美國供應鏈的解決之道。臺商需掌握「友岸外包」的精神及精髓所在:例如:1.將供應鏈分散到理念價值與利益一致的友好國家;2.供應鏈需兼顧兼顧安全、韌性、效率與成本;3.生產基地,如果不是在美國國內,就應該在靠近美國,或是與美國利益一致的國家,才能確保供應鏈安全;4.將供應鏈轉移到可信賴的國家。

(四)「近岸外包」(Near-Shoring

    美國和外國企業在綜合考慮「在地外包」、「友岸外包」的優劣勢後,也開始思考「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可行性,也就是將生產營運遷回鄰近國家。以美國為例,在附近的墨西哥設廠。在歐洲,則以波蘭作為近岸外包的選項。

三、地緣政治對臺灣廠商投資布局的影響及因應對策

案例一:輝能科技以「根留臺灣、擴向全球」進行全球化的布局

    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科技因應地緣政治,採取「根留臺灣、擴向全球」的全球布局方針。以臺灣為根據地,複製臺灣產能到海外。

    輝能海外選址及海外設廠的考量重點有兩個:一是能提供低碳電力供應,二是在地生產以減少碳足跡。法國敦克爾克市因位處電池產業聚落,且周遭有低碳電力發電廠,因此成為輝能在海外的第一家工廠,投資52億歐元(新臺幣1,743億元)建廠。

案例二:環球晶圓採取「臺灣+n」多地投資布局

    全球第三大、臺灣最大矽晶圓廠商環球晶圓,以規模37.5億歐元(逾1200億臺幣)對德國世創(Siltronic)的收購案,於202221日,因未通過德國主管機關發給核准函,確定併購失敗。

    環球晶圓針對併購失敗,為了因應地緣政治影響,採取「臺灣+n」「多地投資」計畫,在全球多地設立工廠及擴廠,以快速提生產能,分散風險,同時更接近當地市場。環球晶圓擴廠國家涵蓋日、韓、臺、美、丹麥等9大國。

四、地緣政治對臺商PCB產業轉進泰國投資布局的影響及因應對策

    根據臺灣電路板協會TPCA的資料顯示,2022年臺商PCB製造的生產基地分佈為:中國大陸(60.6%)、臺灣(37.1%)、其他地區(2.3%)。海外生產地則集中在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PCB產業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占全球產能比例超過一半。

    為因應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客戶希望從中國大陸轉移。組裝很好移動,但PCB不容易移動,因為投資很大,且環保、水電等都是影響PCB投資的重大因素。因此,臺商PCB產業是最後從中國大陸轉移的產業,在2022年積極啟動東南亞投資佈局,其中以轉進泰國最積極,根據各上市企業的公開資料及法說會,計畫在泰國投資設廠或已經在泰國生產的PCB企業,包括欣興、定穎、台虹、台耀、聯茂、華通、匯和、泰鼎、敬鵬、競國等臺系廠商。

五、受地緣政治影響臺商半導體產業轉進馬來西亞投資布局

    臺灣在馬來西亞的投資分布主要在檳城、雪蘭莪及柔佛,投資則以半導體、電子與電機為主。馬來西亞在全球半導體封測市場上擁有其獨特的優勢,馬國的封裝測試占全球13%市場,包括英特爾、英飛淩、日月光等皆在馬來西亞設有封測廠。2023520日,臺灣電子設備協會(TEEIA)首次籌組的半導體與電子設備考察團,總計有超過來自20多家半導體和封測廠商參與。

六、地緣政治加速臺灣電子科技產業對越南及印度的投資布局

    根據日本JETRO數據,越南當地製造業工人平均月薪為277美元,比起中國大陸平均水平607美元少了一半。越南北部已成為蘋果產品的新生產基地。除鴻海、仁寶、緯創早在北越設廠外,廣達電腦是蘋果MacBook的最大代工廠,將在越南北部的南定市(Nam Dinh)建造第一家越南工廠。富士康也擴大在越南北江省的投資。預計到2025年,其約30%的生產將會在中國大陸境外完成。iPhone產量排名第二的和碩也在越南海防市進行投資,而排名第四的緯創資通也計劃設立個人電腦工廠。

    除了越南外,臺灣蘋果供應商也積極對印度進行投資布局。例如:富士康在印度金奈市組裝iPhone 14s,目前已經在南部的卡納塔卡省(Karnataka)和泰倫加納省(Telangana)準備擴大其在印度的生產線。TrendForce預測,到2028年,30%35%iPhone將會在中國大陸境外生產。此外,印度對進口智慧型手機徵收高額關稅,因此,在印度本地生產至關重要。

七、臺商對地緣政治影響應有的認識及對臺商全球布局的建議

(一)過去海外併購及處分資產考量以經濟效益為主,未來併購會受到「地緣政治」影響,併購成敗的關鍵是國家安全、供應鏈安全。

(二)企業要重新學習「地緣政治」對企業全球布局、全球營運的影響及衝擊,需了解各國對建立半導體生態系的政策。

(三)臺商除了要正確理解及掌握美國「友岸外包」政策對產業鏈移轉的影響,也需掌握中國大陸科技自主,國家安全、供應鏈安全、數據安全、關鍵基礎設施等對臺商產業鏈布局的影響。

(四)為了降低地緣政治的風險並降低供應鏈成本,臺商轉進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前,需要做好法律、稅務的規劃,讓企業的風險與成本降至最低。

(本文作者袁明仁現為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