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86 期 (2023年6月份)

臺商應提升管理韌性,以因應世局變化作者:林耀欽

「韌性」是應用在材料科學及冶金學上的一個名詞,它是指當承受應力時對折斷的抵抗,即材料在破裂前所能吸收的能量與體積的比值。近年來其概念被大量在政府治理、企業治理及策略管理上的應用。例如企業的韌性(Resilience),被理解是從困難中快速恢復的能力,組織不但能預測、應對並適應環境變化活下去,還能在逆勢中成長。簡言之,公司要建立一種制度與做法,因應外界不斷出現的變遷與挑戰,靈活因應,且能提出適應衝擊創新成長的存活之道。

2021年《天下雜誌》「兩千大調查」發表韌性企業200強榜單,這些企業特色係指在疫情一週年間,全年營收成長,以及下半年營收V型反轉等兩種類型的逆境贏家。

調查結果發現,100家全年營收成長的企業,在疫情帶來全球衰退的大逆境下,完全不受影響,仍然大幅成長,還有7家創下3位數超高年成長率。另外100家企業,上半年不慎被疫情打亂步伐,但在下半年憑著韌性特質,上演戲劇性翻轉,重生後甚至跳得更高。

不可否認,自2019年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美中貿易摩擦、俄烏之戰、及極端氣候等等,大大的影響了人類工作、生活,及產業的供應鏈關係,世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企業經營者面對如此不確定性高的環境,如何強化企業承受壓力時的抵抗,提升管理的韌性,以下分成企業管理者的決策素養和公司基礎建設之建置等二部份分別說明。McKinsey顧問提出在管理決策心態或思維上,有以下六點建議;

1.隨時保持好奇的心態。對於環境的變化,隨時關注,多方的探索,不以自我感覺良好為滿足;公司應有一個部門或一些專家顧問,對於不同領域的發展與應用,隨時都有興趣、有系統的偵測。

2.容忍歧異,不斷學習。對於公司內外部不同的意見與不同的觀點,不應在第一時間就排斥,應讓更多意見透過不斷的溝通、研究與衝擊,產生正向的效果。

3.建立如蜻蜓眼睛般的360度視角來看事情。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它的每隻複眼都由成千上萬隻小眼睛組成。管理者不能只有一雙眼睛,世局多變,建立完整的訊息蒐集、處理及分析機制,極為重要。

4.發展一套驗證的行為或機制。不斷使用新的資料、新的模型去驗證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說舊的資料或模型不重要,但需要更新的資料與模型來驗證;經驗是經過驗證有用的結果。

5.相信群體的智慧。古語云,禮失求諸野;諸野就是外部的專家、顧問及研究者,甚至是顧客本身;現在整體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之下,多問問是必要的風險管理。

6.以展示-曉喻( show and tell)來驅動計畫。公司各項行動計畫,要能清楚展示,讓公司內外的員工和客戶簡單即可掌握,同時要能使用讓人感動的故事性方式來說明。

管理者有了基本韌性管理的決策準備,如何規畫及建立公司強而有力的管理機制,即為接續來的課題。這個機制主要有兩項:

第一、建立組織人員與靈活彈性的組織文化設計。公司在組織上要建立一個具有積極彈性、克服不同挑戰的靈活機制;人員的技能、專業、彈性及學習的能力等等與組織文化的建立一樣重要。近日報載,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公司劉克振總經理預計在三年之內,以經營管理委員會的組織設計,來因應多元變化的產業挑戰的公司轉型。劉總經理分析,研華處在不斷變動中的物聯網產業,加入AI、通訊、節能等變化,產業發展性愈來愈大,需要的人才也多元,家族不介入經營,要什麼專業領域人才都可以找來加入經營管理委員會,提升公司的管理韌性;「要AI就找專家,要去印度發展就找印度人,家族應該用這種心情來看待,去協助專業經理人發展。」他說。

第二、公司數據及訊息平台的基礎建設。數位轉型是提升管理韌性的同義詞,公司需要建設一套靈敏的神經系統,讓數據與訊息得以在公司內能被蒐集、儲存、處理、分析、學習、使用、回饋、累積再學習、再使用;數據能透通在公司內,依數據分析、建立模型來驗證、修改、調整、再驗證。這樣的基礎能力被建立,公司才得以在變動難測的經營環境中,趨吉避凶,行使萬年船。

有人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在逆境不僅拼存活、更拼成長的企業,就是「韌性企業」。

(本文作者林耀欽現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