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86 期 (2023年6月份)

後疫情時期中國大陸市場的機會與風險作者:高 長

中國大陸嚴格管控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在經歷近三年的「清零」政策後,終於自今(2023)年18日起改弦易轍,重啟經濟和開放,其邊境也正式重新開放。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這是今年全球最大的經濟事件,將對中國大陸,甚至全世界帶來諸多機會和挑戰。

中國大陸管控新冠疫情的政策,不只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經濟發展更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放開嚴格的防疫管控,「穩增長」政策上路,為當前低迷的中國大陸經濟帶來曙光,意味著今年經濟將面臨全新的環境。

「穩增長」政策取代「清零」 經濟復甦曙光乍現

為了刺激經濟復甦,去(2022)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內需」列為今年首要的經濟工作,強調「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議結束後隨即公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宣示「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內需拉動作用」。

在國際景氣走弱、外需市場看淡的大背景下,內需市場將成為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的主要引擎,這也意味著消費和服務業將是後疫情時代引領經濟成長的要角。延續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暢通國內、國際「內外雙循環」,今年在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重點在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居民消費, 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提高居民消費比重。

此外,擴大內需政策的重點還包括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以及支持平台企業的發展;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提高城市和城市群要素集聚力;深化改革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個稅制度,增添消費成長動能。房地產和平台企業(例如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在近幾年都曾受到中國大陸政府嚴厲的監管,以及營收衰退的雙重困境,今年在新政策支持下經營環境可望好轉。

擴大消費需求與加快科技自主創新雙箭頭

除了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壯大國內市場,中共「二十大」定下的施政重點還包括構建高水準市場經濟體制,支持創新、增強自主可控技術能力;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全面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美麗中國」;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加快科技自主能力創新已成為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國家戰略」,尤其強調將完善科技創新體制,加速推進產業數位化、數位產業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本土技術創新。該項戰略強調「政府」在創新發展中的主導作用,這也意味著未來中國大陸政府對先進製造業的本土發展,尤其國有企業,或將提供更大的補貼和市場保護,私營經濟發展空間是否受到擠壓,令人關注。

今年3月間,中國大陸國務院將今年經濟成長目標定在5%左右,高於去年實際成長率(3%);通貨膨脹率定在3%左右,較去年實際達到的2%1個百分點。然而,展望當前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嚴格而言不容樂觀,主要是因為國際經濟不景氣還在探底,不利於中國大陸出口擴張,同時,內需不足的問題,尤其房地產投資與房市低迷不振,房地產慢速崩潰,波及建築業不景氣,進一步減弱對鋼鐵、水泥和其他建材需求,一直困擾著整體經濟情勢。

受到三年疫情擾動、就業和收入不振影響,中國大陸的民間消費信心大受影響,消費意願低落。在民間投資方面,將近三年的新冠清零政策干擾了市場和政府的信任關係,對投資者的預期和投資意願造成了嚴重傷害。加上近期積極推行的「共同富裕」政策,提出「規範收入分配和財富積累機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等概念,企業被賦予承擔收入分配再平衡的任務,其投資意願或將受到打擊,從而可能破壞整體經濟的活力。

刺激經濟復甦的成效仍有待觀察

內需欲振乏力,外需也疲弱不振,使得經濟成長動能不足,是中國大陸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中國大陸歐盟商會主席Joerg Wuttke受訪時指出,習近平政府的主要目標不是經濟成長,而是安全、穩定和財富再分配;為追求安全和穩定,中國大陸願意在經濟上付出代價。Joerg Wuttke進一步指出,今年走馬上任的經濟官僚,例如總理李強、副總理丁薛祥等,缺乏治理全國政務的歷練,受尊敬的中央經濟官員如劉鶴等都已全部退休,加上新時期強調政府領導,重視意識形態勝於市場,未來的改革開放將難以期待有更大成就。

綜上所述,嚴苛的防疫政策已使中國大陸經商環境不如往昔,在中國大陸經營事業的企業面臨的商業風險大增,臺商必須謹慎因應。不過,中共「二十大」後新的政策陸續推出,其中或有商機也值得留意。

舉例來說,擴大內需政策是現階段中國大陸施政的重點,該政策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宣稱將「穩定大宗消費,促進生活服務消費」,包括通信服務、大眾餐飲、文化娛樂、休閒旅遊、教育培訓、健康養生等方面,特別是某些與人民生活、美好生活需求密切相關的領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中國大陸政府強調「重視改善民生福祉」,將從鄉村振興、高質量就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諸多領域著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適時推出提振消費的一攬子措施,家電、餐飲、旅遊等細分領域有望率先復甦,並持續發展;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綠色消費,如新能源汽車、綠色智慧家電等。中國大陸正積極發展數位經濟,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臺商在大經營事業或可借助數位技術,加快業態和模式創新,拓展業務邊界,鑑別和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與偏好,擴大營業規模。

新時期新政策或有商機 不宜忽視市場潛在風險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近期中國大陸政府的重大施政之一,重點在發展城市群,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改造老舊城區,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等。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政策支持下,各地不斷創新消費場景,打造「消費+」模式,推動新型消費發展;縣域和農村地區收入水準提升和消費新場景出現,激發新型消費潛能。新城鎮化建設是擴大內需政策的主要載體;其中長期照護、保障性住房、寬頻接入、綠色建築、公共交通、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領域,商機值得期待。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已成為今後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特別強調「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以及「發展循環經濟」等工作任務。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背景下,清潔能源將持續加速滲透;發展循環經濟,對新能源關鍵原材料及碳的回收利用支持減少二氧化碳及汙染物排放,將成為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在節能減碳政策影響下,屬於高排放行業的生產和流通,減碳投入、綠色轉型成本或將增加,臺商宜重新檢視自身產業的環境影響評估、汙染防制措施。

(本文作者高  長現為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