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94 期 (2024年2月份)

中國大陸房地產的雷爆作者:林清汶

中國大陸自疫情及實施「三道紅線」政策以來,面臨日益嚴重的爛尾樓問題,政府雖試圖透過多種政策干預,但效果有限;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越來越多房地產開發商違約,建設進度受阻,導致住宅開發停滯。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指出,約有2000萬戶預售屋尚未完工,預計將威脅中國大陸社會穩定。截至20236月,前五大房地產開發商均爆出無力償還海外債務,總額高達2660億美元;再者,由於許多建商無法達到銀行放貸標準,難以獲得資金而續建。

曾經是中國大陸地產龍頭的恒大集團,因為超過2.5兆元人民幣的負債早已資不抵債,近日已被香港法院發出「清盤令」,正式開啟資產清算程序然香港法院破產清算的裁定,無法在中國大陸同時生效,而恒大主要資產卻都在中國大陸,因此清算的內容恐怕只能涉及海外資產,恒大集團CEO也因此能公開表示將繼續蓋房子,完成「保交樓」,以免六百萬「爛尾樓」苦主血本無歸。

事實上,早期中國大陸能住得起城市樓盤者,屬稀有之貴族群,以上班族薪資根本無力問津。然而,改革開放資本主義市場籠罩於中國大陸地區,不少年輕人湧向大城市,出現了各種新貴族,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百業欣榮,城市的挑戰與競爭成就了很多人的夢想,「拜金主義」逐漸成為趨勢與顯學。而炫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豪宅」及「名車」,特別是房屋,當年輕人擁有房屋就可以安定下來,所謂「有土斯有財」,購買房產甚至蔚為潮流,很多城市預售屋樓盤一開張就被搶購一空,大清早排隊購買者有之、透過關係承購者比比皆是,民眾蜂湧毫無理性的購買,如同買衣服、日用品般的熱衷,似乎「買到就賺到」。

然而,從經濟學角度觀之,這是極為不正常現象。房地產過熱的結果將形成市場不正常現象,乃房地產價位不同於一般商品,價格動輒數百、千萬者,很多人畢生積蓄投注擲入,卻淪為炒作的商品,而衍生極大的社會經濟層面問題。臺灣在九0年代不動產交易也曾經瘋狂一時,很多人以投資房地產做為主業,短期市場買賣交易可以輕易獲得暴利,迄今仍有人津津樂道。後來由於亞洲金融風暴,臺灣房地產價格一度受挫,沉寂十年後再度攀升。之後政府透過各種稅制與金融措施,做了規範與調控,政策手段如實價登錄、奢侈稅、實價課稅等,各種陽光透明制度,讓不動產市場趨於穩定,以打擊短期投資交易、保障長期自用戶,否則課予重稅,作為政策目標。

對於投資資金在房地產者如無法妥善處理,將引爆嚴重社會問題,造成經濟嚴重退化與蕭條。因此,中國大陸當局面對此種困境應強勢因應,中國大陸很多地方房產價格甚至於腰斬(半價或3/2價),此對於金融機構將是嚴峻考驗,因為過去房產貸八成借貸戶是否續繳貸款或乾脆讓銀行拍賣,值得觀察。

中國大陸爛尾樓擔憂清盤令可能會引發滾雪球效應,影響地產投資人信心,對整體經濟與資本市場帶來負面影響。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走到今天爛攤子難以收拾局面係其來有因,現各級政府分別提出對策。如廣州市20241月份就宣布個人鬆綁房地產限購數量,應該有很多一線城市會陸續跟進。臺商是否投資中國大陸房產仍須停、看、聽,多方觀察研判,投資預售屋更應留意房產是否正式產權,勿踩地雷區。

(本文作者林清汶現為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