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60 期 (2012年2月份)

企業在大陸的知識產權問題與挑戰作者:林建山

  台商在大陸的投資營運,迄今仍被視為是外資企業而予以等同對待。在前二十年期間,台商所有生產製造,都以轉為外銷出口為主,智慧財產權,即大陸所謂的知識產權問題,較未受到正視與看重。但自2009年四兆元內需激勵方案施行以來,台商已將投資經營重心轉向大陸內需市場,則山寨品與仿冒品,乃至頂名行銷等知識產權問題,成為台商成長發展的「極痛」,也開始積極籲請兩岸政府主政當局的重視與公平正義處置。

  事實上,大陸知識產權問題,並非僅是大陸市場本身可以關起門來協談的事務,而是全球WTO架構之下的重大國際議題,更是值得妥作機制化與法制化解決的大事。

知識產權問題困擾外資企業也困擾大陸公司

  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2011年12月15日在「財經年會2012:預測與戰略」主題演講公開指陳,大陸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直到現在還是遠遠不足,致使在大陸投資營運的外資企業,無不倍感困難,即使大陸本地企業亦同樣感到非常艱難,因為大家都沒有辦法在大陸市場上得以正義公平地自由競爭。

  儘管較諸過去二、三十年,大陸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已經有所進步,但是因為到處浮濫的知識產權侵權事件,已使多數外資企業在製藥、生物科技、先進製造、娛樂行業等領域,造成幾十億美元的重大損失。以軟體為例,對美國企業而言,每銷售1美元的硬體,就會連帶產生88美分的軟體銷售額,而對於大陸企業來說,每銷售1美元的硬體,卻只有產生8美分的軟體銷售額。根據美國聯盟資料的統計,目前在大陸市場上,電腦使用的軟體至少有80%以上都是屬於盜版的。

  因此,駱家輝懇切建議大陸政府當局,必須要有更強大、更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對於保護大陸作者、音樂家都會很有幫助;對於大陸企業投資與研發的保護,以致對於促進大陸創造出一個更加繁榮和創新的經濟體,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政府行動。

英國設計師指責大陸是剽竊國家

  英國設計師詹姆斯戴森(British designer James Dyson)於2011年12月7日「中英知識產權研討會」前一天,在《泰晤士報》發表題為《中國不能靠剽竊英國創意實現成長》(China Cannot Depend Plagiarizes the British Creativity Realizes Growth)的文章,對大陸的知識產權保護進行指責。

  西方媒體詬病大陸剽竊抄襲論,固非一日之寒,大陸長期難甩西方世界指責的原因,就是MIC(Made in China)在西方人眼中,大陸始終只是製造大國,而非創造大國。大陸的廉價勞動力固然為西方世界的智慧結晶,節省不少要素成本,讓其得以在世界市場範圍大肆攫取財富,但「大陸製造」作為世界工業創造生產的基礎平台,卻也成了西方國家企業雇主價值鏈的末端。

  大陸由Made in China(大陸製造)到Created in China(大陸創造)已是勢在必行,也是大陸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如果大陸經濟僅能侷限於生產製造他國知識科技產品,而固步自封,將難以擺脫西方媒體對大陸經濟發展的刻板印象,只有在產業科技政策上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資源,推動國內技術創新,增進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和創造,走上開放型經濟,才能化挑戰為世界新機遇。

  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向記者辯稱,大陸法院支援專利所有人就專利在大陸遭受侵權提出上訴,一定會依法公正處理。知識產權保護是全球性問題,大陸政府會高度重視,採取堅定措施努力解決。而大陸對知識財產的侵權現象,並不比世界其他國家更嚴重,但「西方媒體給予大陸超乎尋常的關注」,是造成西方工商業界和民眾產生誤解的一個重要原因,希望西方媒體客觀深入報導有關大陸市場的知識產權資訊。

美國國會採激進知識產權緊箍咒新政策手段施壓大陸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C)在2011年5月中旬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前夕,擴大針對大陸知識產權保護和自主創新政策議題,訂定新政策手段組合,借「知識產權緊箍咒」找到施壓大陸的新支點。此新政策手段組合包括:對所有大陸輸美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及針對存在知識產權問題的大陸在美上市企業進行制裁,證明了美國國會對大陸知識產權議題的關注程度。

  對所有大陸輸美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提議來自前華盛頓州參議員高登(Slade Gorton),以此為槓桿支點,迫使大陸能夠更積極解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建議要美國政府對所有輸美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上一年度美國在大陸市場的知識產權損失總額150%為徵稅目標,並制訂相關稅率。而且,只要美國在大陸市場的知識產權損失占美國對大陸出口總額之比率超過10%,則此反盜版懲罰稅就會一直存在。儘管美國這項反盜版懲罰稅措施,明顯違反WTO相關規定,但基於大陸的盜版等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過於嚴重,必須施加壓力才能迫使盜版者收手。

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專利申請國

  事實上,依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1年12月20日《2011世界知識產權指數報告》,就本國專利申請數而言,大陸已於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專利申請國;以國民申請專利數統計,大陸國民提交的專利申請數約29.31萬件,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

  2010年大陸專利部門受理的專利申請較2009年成長24.3%,達到39.12萬件,比排在第三位的日本多出約4.66萬件。2010年,專利申請數排在全球第一位的仍是美國。全球2010年專利申請數達到198萬件的歷史最高水準,中美兩國的新增專利申請,則占全球新增專利申請的80%。

大陸仿冒現象的市場特徵

但是,目前大陸仿冒現象,卻極其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城鎮經濟,且大致具有若干共同特徵:

1.仿冒品生產者分散隱密,且多屬非法地下工廠,流動性大,難以找到目標和現場,調查取證不易。

2.商品標識五花八門,諸如:用字形相同的名稱、刻意類似書寫、突出借用,不仔細辨認,無法區別。

3.包裝仿冒:產品包裝的規格、顏色、字體、圖案、排版位置,配置得似是而非。乍看之下差不多,為判定其侵權,必須耗費時間精力。

4.侵權企業與仿冒產品的經銷商,特別是批發市場的經銷商,具有較高的推銷積極性。市場的主流產品,一般都有明確的管理規範、價格透明、價差空間不高、商業競爭激烈,早已進入微利時代;而仿冒產品,大多品質低劣、成本低廉,因此存在豐厚利潤空間和驅動力,最能吸引經銷商向消費者大力推銷。

5.仿冒品之違規違法和侵權,往往分屬於政府機關的不同管轄執法部門,而企業一般並無專門人才亦無執法權,不能查察取證,造成企業之極大困難。

6.許多仿冒品根本都擁有地方政府部門的合法產銷售批文(如:委託加工、專利、商標轉讓等),儘管這當中不乏超越職權和規定的地方官員行為,但確實使仿冒品的生產和銷售者有恃無恐,並給予執法部門在查處上造成嚴重障礙,以致任何追究都陷於無策無力的尷尬局面。

7.國家對於製假、售假(冒)立案標準和處罰標準過低,沒有構成犯罪的,只能用行政手段和民事訴訟手段。

海關罰則不高造成仿冒製品出口更加猖獗

  根據美國國家知識產權協調中心統計,全世界五分之四也就是80%的仿冒品都係來自大陸。根據國際反假冒聯盟(IACC),非法仿冒品估計每年造成美國企業2,000至2,500億美元的損失,仿冒品一年在全球市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則高達6,000億美元,這個問題在過去20年來,估計嚴重了一百倍。

  假冒奢侈品牌的網絡銷售,當然是低風險高利潤的產業,再加上大陸政府放縱市場管制,而且罰款相對低廉,導致仿冒業在大陸持續猖獗。消費者只需花費160美元,也就是十分之一的價錢,就可以買到一個與真品一模一樣,價值1600美元的路易威登限量版皮包。根據美國數據統計,鞋製品仿冒最為猖獗,市場占有率高達38%,比消費電子產品、皮包、服裝更為嚴重。

  歐盟與大陸中小型企業知識產權服務平台的報告指出:大陸海關的出口產品監控率,大約只有百分之三。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大陸仿冒製品,並沒有經過大陸海關的檢查就順利被運到海外;再加上大陸海關的罰則不高,因此對仿冒製品出口者的成本,根本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影響。

大陸將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納入政府行政績效考核

  在西方社會施加各種政治經濟壓力之下,大陸政府於2012年1月20日最新公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決定將打擊侵權和假冒偽劣工作納入政府行政績效考核體系,以提高大陸知識產權保護和產品品質安全水準。為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意見》要求各級機關依法嚴厲打擊侵權和假冒偽劣行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特別針對食品、藥品、化妝品、農資、建材、機電、汽車配件等重點商品,以及著作權、商標、專利等領域,突出問題且切實加強行政執法,進一步強化刑事司法打擊,有效銜接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建立跨地區、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

  大陸國務院決定要落實建立健全打擊侵權和假冒偽劣的約束激勵機制,並健全監督考核制度,將打擊侵權和假冒偽劣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而且也要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範圍,逐級開展督促檢查,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打擊侵權和假冒偽劣工作,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當然,對台商、外資企業,乃至對全球市場而言,無一不在殷切期盼大陸政府此次的公共行動,能夠確切落實,否則,知識產權問題所衍生的企業經濟傷害,是只有更加惡化,而不會稍有戢止的。

(本文作者林建山現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台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