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概股之王!蘋果惡劣砍價和兩手策略,為何碰上大立光就沒轍?

刊登日期:2020/7/14 下午 12:07:40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702期
多眼怪、上億畫素,近年智慧手機各種高規格鏡頭,只有一家台廠能量產。這也是為何蘋果對供應商砍價、砍單,碰上大立光卻沒轍。為何大立光能,其他蘋概股不能?「前面的沙盤推演都浪費了,」他嘆口氣說,蘋果對供應商砍價很惡劣、又玩兩手策略,但這對光學沒辦法,因為手機鏡頭供不應求、畫素規格提升,還沒看到天花板。最重要的是,「蘋果還扶植不出另一個大立光。」這也是大立光過去幾年,本益比長期保持20倍上下,與其他蘋概股近來甚至不到10倍的慘狀,有天壤之別的主因。優勢1:技術領先,與同業拉出一世代差距:「光學產業鍋碗瓢盆比較多、製程很多,每一個都要做到最好才行,」林恩平說,從模具、鏡片成形、量產、堆疊組合、成像設計等,必須每個環節品質一致,才能組出完美鏡頭。優勢2:打造專利護城河,其他光學廠得迴避設計:除了先行者優勢,也透過專利護城河築起技術壁壘,目前大立光有2700多個專利。自2013年起,大立光數度發起專利戰,控告三星、玉晶光、先進光等公司。其中狀告先進光侵害營業祕密及專利一案,智慧財產法院2017年更宣判先進光敗訴,須賠償大立光15.2億元,創台灣專利訴訟史上最高罰金。優勢3:多眼怪、高畫素、潛望式……手機鏡頭規格仍升級:大立光挾技術優勢,不斷突破塑膠鏡片物理極限,鏡頭從8P朝9P以上組成、上億畫素發展,手機多鏡頭趨勢,也還在持續。曾被大立光告,某光學廠董事長仍低調對《天下》說,大立光拉高技術門檻、讓價差出現,讓即使「像我們這種不良少年」也有做低階手機、蘋果MacBook或iPad空間,「蘋果養不出第二家大立光;以後如果有第二家,價格可殺,就不再是共榮共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