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海拚電動車心臟「電池」,業內人士:先闖這三大關卡!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刊登日期:2021/4/29 下午 04:01:38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
鴻海直球對決高門檻、但最為關鍵的電池產業。若成功開發,並與其他鴻海車用既有事業整合,有望一舉打通電動車商機的任督二脈,擴大市場話語權。鴻海若要挑戰電池產業,還得先過這三關考驗:首先,「電池跟晶片一樣,都是重資產投入」,建廠設置成本極高,要看鴻海是否願意鉅資投入,鴻海「先拿個100億蓋電池廠再說。」近期台泥宣布投資100億台幣自建電池廠,特斯拉2014年也曾砸下50億美元(折當時匯率約合1477億台幣)建造電池廠,可見其所費不貲,也考驗鴻海的決心,以及是否能順利與其他業者合作分擔成本。再者,則是設廠位置問題。台灣電池材料供應鏈尚不健全,但若鴻海要選擇在歐、美、中等供應鏈齊全、又鄰近市場之處設廠,都不會被當地政府視為本土企業,因此,能否拿到補助填補龐大設廠成本,仍是未知數。最後,則是技術來源問題。固態電池理論上續航力更強、充電更快、安全性更高、耐溫差也更大,但目前仍在開發階段,仍存在若干技術問題,預計2025至2030才能商業化。鴻海欲發展固態電池,但各國都早已開始行動,豐田汽車更有上千人的研發團隊致力於該技術發展。要彎道超車,鴻海勢必「要找到對的合作企業,投資對的新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