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車世代】一文搞懂鴻海 MIH 為什麼喊「當電動車的 Android」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刊登日期:2021/6/3 上午 11:27:40 資料來源:INSIDE
那 IT 科技業、電動車新創憑什麼買單?這主要是出在傳統企業「垂直分工」跟科技業「水平分工」的差異。電動車跟燃汽車最大、最根本的差異在於一台燃油汽車零件數量高達 3 萬件,但電動車只要一半至三分之一,特別在工業 4.0 自動化幫助下,電動車整台設計複雜度大幅降低,生產流程比燃油汽車簡單許多,也讓電動車變得跟智慧型手機一樣進入水平分工的可能性變高。另一方面,IT 科技業、電動車新創不用從頭打造生產線,不只降低投資負擔,也可以直接從鴻海享有零組件規模化的好處;根據資料顯示,MIH 在最完整的狀態下,將能提供一整台電動車 80% 的開發過程。傳統汽車的開發流程相對來說就比較垂直、獨立,雖說很多車廠都會共用技術,但引擎、變速箱的業態彼此間就是一個技術山頭,不過,與其說鴻海想從頭破壞汽車產業鏈,倒不如說是想把原本「垂直分工」的汽車產業翻了 180 度,試圖把它變得水平,然後讓 IT 科技業、電動車新創買單。當年 Google 能以 Android 稱霸智慧型手機佔有率,靠的就是跟 84 家硬體、軟體以及電信商成立開放手機聯盟(OHA)共同投入研發工作,並免費開放原始碼許可證讓開發者使用;而現在 MIH 準備在 7 月從鴻海獨立成非營利組織,似乎離 Android「越開放越強大」的方向又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