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LG三星、立訊上演「三國志」,電動車爭霸誰勝?

刊登日期:2022/3/18 下午 08:57:36 資料來源:yahoo!股市/ 遠見雜誌
立訊則不跨入整車生產,強調「不造車」:供應零組件、系統給奇瑞,協助其開展電動車代工新事業。以家電聞名的LG電子,在車用也耕耘許久,以製造儀表板等為主,而近年LG對外合作加大力度,顯示升級車用地位決心。去年(2021)7月,與世界一流Tier 1麥格納(Magna)合作開發動力系統、功率元件。去年9月則跳脫硬體,收購以色列汽車資安公司Cybellum,跨入軟體領域。LG集團內有電動車電池大廠LG Energy Solution、面板大廠LGD,未來LG電子如何可能與集團內姊妹公司合作,深化電動車優勢也值得關注。至於三星集團,2016年收購全球車用影音系統龍頭廠哈曼(Harman)後,擁有在汽車電子的一席之地,並藉集團半導體優勢,推出車用晶片、記憶體與感測器。集團內的電子零組件廠、三星電機,則提供車用被動元件、雷達、光達、紅外線、電池管理系統等零組件及方案。鴻海九成以上營收來自電子產品代工,包含iPhone在內,也垂直整合掌握上游的零組件技術,包含連接器、機構件、網通、半導體等,來支援下游的電子產品組裝。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將垂直整合帶入電動車領域,近年在電池、半導體、被動元件投資及合作,來支援下游整車代工。與手機等電子產品代工不同的是,鴻海不再將重心放在製造,而是放在技術研發上。劉揚偉近日在法說會中強調,整車代工將與全球的政府、企業合資,而鴻海持股占比都將不超過50%,以保留資源投注在技術研發。劉揚偉催生MIH聯盟,試圖將電腦的「公版思惟」帶入電動車行業。該聯盟訂出電動車標準,鴻海則循該標準打造系統、整車,供車廠選購後組裝,或者修改後貼牌。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謝騄璘則觀察到,由於各廠沒有自有品牌,因此能不能找到出海口,是這些2B電子廠商未來的決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