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讓2年小新創估值奔50億元,碳化矽佈局只缺磊晶?

刊登日期:2022/7/9 下午 02:45:30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鴻海以百元價出手取得10%盛新股權,歸結有兩大原因。首先是全球碳化矽基板掌握在少數幾家歐美IDM大廠手中,且由於基板(長晶跟切拋)佔元件總成本高達50%,隨高功率應用如電動車、太陽能電廠需求放大,碳化矽基板供不應求,也讓「得基板者得天下」成為圈內共識,鴻海投資碳化矽基板業者,等於拿到穩定供應源。「鴻海在佈局半導體晶圓製造與IC設計後,上游佈局的答案是投資盛新。」鴻海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說盛新將是鴻海堅強後盾。而第二關鍵是生產情報的互通。鴻海買下旺宏後成立的鴻揚半導體,目前正如火如荼投入6吋碳化矽元件生產,這過程中需要上游材料資訊,長晶技術也是元件品質關鍵。鴻海摸索量產碳化矽元件過程中,若能掌握上游材料特性,根據需求對基板開規格,對晶圓代工廠製程優化有幫助;相反的,上游也需要下游磊晶、晶圓代工及元件廠分享資訊,作為改進製程的參考。「碳化矽上下游是互動的過程。」盛新總經理謝明勳說。盛新計畫向廣運購買50台自製長晶爐,以每台1000萬元左右估算,就將近5億元,總計65台設備月產能為3000片將於2023年到位,第1季6吋基板就將量產供貨給鴻海。盛新也透露,已有下一階段長晶爐擴廠計畫。磊晶廠全新光電也出手參與了這次盛新增資案,與中美晶集團旗下中美鑫投資及日商華稻共取得4%股權。鴻海至此已經佈局碳化矽基板、晶圓代工、元件設計能力,而獨缺磊晶這一個環節,問及鴻海下一步是否考慮投資磊晶廠?陳偉銘笑著說「可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