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卓明靠大象運機台 股王旭隼轉上市

刊登日期:2014/4/11 下午 02:48:28 資料來源:理財周刊711期
和客戶建立關係的過程中,謝卓明一直強調「信任」兩個字。謝卓明坦言,曾經因為選錯重要元件,讓賣到印度的產品嚴重損壞,他第一時間站出來面對。而這件失誤,不僅讓他被客戶唸了兩年,甚至還被帶去倉庫看從市場回收的損壞品。客戶當面對謝卓明說:「看吧!這是那批壞掉,堆得跟人一樣高的『不斷電系統牆』。」為此旭隼派了一組工程師長駐印度兩個月,留在那回收、維修產品。隨時用「信任」兩個字檢驗自己,旭隼成立隔年,全球仍深陷金融海嘯風暴,但旭隼獲利已負轉正,而且還逐年成長。打拚過程中,旭隼碰到的難題,還不止取得訂單這件事。謝卓明回想,他曾經狠狠栽在成本控管上,並花了兩年時間收拾殘局。成本控管是每個企業主都要學習的管理學必修課,而談到成本控管策略時,謝卓明打趣地說:「有所為,有所不為。」旭隼當初為了壓低印度市場的生產成本,在核心元件上,採用國內一家半導體供應商製作,較為便宜的功率二極體。結果才出貨兩個禮拜,客戶就反映產品損壞率已經超過一○%。而從收到客戶的報告開始,旭隼當期當月沒有再生產任何新機器。先趕著重新製作庫存的二十萬台產品,以及收拾那些根本就不能用,撒到市場十幾萬台的壞機器。謝卓明說:「那次選錯元件,我用了最多資源,前後兩年時間來解決問題。那也真的讓我了解,不能直線思考Cost Down(降低成本)這件事。」「 有些元件就是不能Cost Down,甚至還要Cost Up(增加成本)。在夠穩定的前提下,整體產品加起來還Cost Down,那才叫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