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榮專訪/和大進化 邁向航母級集團

刊登日期:2020/10/5 上午 08:58:16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強調,汽車產業雖歷經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衝擊,但不可否認的是,汽車仍是生活必需品,短期間雖受影響,但長遠來看,前景依舊可期。尤其電動車發展快速,預期到2030年電動車年產量可超過4,000萬輛,與燃油車出現黃金交叉。未來和大的執行長將主導對外,包括營運、銷售、售服,以及客戶與市場的拓展,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等;總經理則是對內,以人事、生產、品管為主,這是為了和大朝百億營運規模,以及未來接班預作準備。和大近幾年透過增加持股模式,陸續將華豐、華豐泰國、健信、瑞利、慕康納入集團版圖,連同原有的和大、高鋒,集團已有七家關係企業。這七家關係企業,橫跨傳動系統、輪胎、鋁輪圈、車殼鈑金,以及工具機、生醫,航空母艦級的汽車零組件製造集團儼然成形。另外,集團也參與投資製造輪胎的泰豐、鍛造輪圈的巧新等。和大除了燃油車傳動系統之外,在電動車也深耕十幾年,可說是電動車傳動系統領域的先鋒,擁有紮實的基礎。未來透過控股化,可以擴大集團產業版圖與營運規模,除了水平資源整合,面對中心廠,在全球市場也更具競爭力。在電動車逐漸成為時尚,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之際,全球各主要車廠也都紛紛投入電動車的開發生產;在此壓力之下,汽車引擎工業勢必受到衝擊,其中涵蓋引擎、水箱、油箱及排氣管等加工製造產業鏈,業界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北半球國家預計2030年停止燃油車,屆時汽車產業少量多樣生產模式,也將轉為大量生產、智慧生產及強化研發,台灣有機會成為電動車零組件供應最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