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趁泡沫危機加碼 減碳生態系救活中國市場

刊登日期:2022/10/26 下午 06:25:38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
巨大團隊在中國忍痛砸新台幣數百萬元投入環保升級時想到,歐洲市場隨著減碳意識抬頭,有新創業者正開始嘗試建立一個新平台商業模式,用騎乘自行車的里程數,可以換算累積成減碳點數,之後拿點數就能變現買東西,藉此鼓勵消費者買車與騎車。中國環保要求是全球最高,減碳的腳步將很快就會比歐洲更快,而且,歐洲欠缺的法規彈性與網路基礎建設,中國都有,「那把歐洲的商模加值搬到中國做,不是很有機會嗎?」巨大執行長劉湧昌說。但究竟歐洲點子搬到中國會變怎樣?為此,巨大帶我們走進它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一輛拆掉後輪的電動自行車,卡進一個特製後輪車架中,而騎上車,前面則有大型虛擬螢幕,選好賽道,就能模擬上路騎車,路上所有車手不是電腦操控的虛擬角色,而是同時間進入同一賽道騎車的全球車友,且隨著坡度變化,踩踏力道輕重也會跟著變化。如果想出門騎車,同樣一輛車只要鬆開後輪車架,裝上輪子,就能上路,而且無論是在室內或室外騎車,運動的里程數都會按一定的標準換算減碳幣,可以在巨大線上或實體通路上,購買虛擬或實際的衣物等周邊商品,成為一個減碳生態系。不只滿足消費者想落實環保的心理需求,還有實際回饋機制,幫助消費者建立持續騎車的習慣,連疫情來襲,消費者也能繼續在家運動。巨大的生態圈策略,成敗就在於是否能有效激發中國自行車運動需求。無論巨大或同業都說,這沒有捷徑,只能從最根本的消費者教育基本功拚起,對全球自行車龍頭而言,代價就是動員全中國2,500間銷售據點人力、每年投入超過新台幣數百萬元,一邊教育消費者,另一邊則蒐集顧客反映,進行減碳生態圈的平台串聯測試,拚搏將近5年,才養出願意騎車運動、購買中高價單車的消費者,讓客單價從新台幣5,000元以下,倍數成長到上萬元以上的新市場需求。這不僅讓巨大救活中國市場,也讓它找到兼顧減碳與生意的新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