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2O到OMO,為何實體門市仍是核心? 杏一14億蓋物流中心 背後新零售三部曲拆解

刊登日期:2020/12/10 上午 10:50:01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第1726期
「未來消費者購物都不帶錢了,那為什麼還要帶著貨?」杏一副總經理魏子文說,從顧客到門市選購,到商品從物流中心直接出貨,六小時就能到府。這種就近體驗、快速出貨的模式,必須仰賴有效率的自動化物流中心。一來,砸重本買自動化設備在於,宅配訂單不像門市叫貨,品項、數量、頻次都難以預測,更需要自動化揀貨。二來,一舉將自行送貨的商品比率,從以往的兩成提高到八成,減少讓各品項供應商自行送貨的比率,透過彈性調貨,減少門市等貨時間和庫存空間,讓門市可增加品項數、放更多元的商品供消費者體驗。三來,過去只要各式供應商送貨到門市,不管店裡有無客人,門市人員都得優先點貨,「不知道是服務送貨司機還是客人,」蔡德忠說。如今,商品集中入倉至物流中心、再統一出貨給門市,門市人員可花更多精力服務顧客。「我做的是零售,不是只有買賣,希望過程給你更大價值、不只有價格。」杏一董事長陳麗如說。「怎樣能運作得好?能把這些成本攤提掉,然後還能賺錢?這是最大挑戰。」蔡德忠說,剛開始試運行,機器、人、軟體沒有搭配好,速度還比原本慢,從七月一路調教到現在,終於順利運作。但這中間仍有不小挑戰。一名連鎖藥局業者觀察,實體店面跨足做電商的挑戰在於,保健食品、護具等常見商品,在momo、PChome上也找得到,勢必得和幾大電商比價競爭。正因如此,杏一也想辦法凸顯自己的數據和實體門市優勢。例如,透過數據做到提前部署,在顧客快用完耗品時發折價券、導流到門市。他們也想辦法讓門市更有價值,透過自建物流中心,讓門市人員把重點放在服務顧客,門市空間也能展示更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