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禾新醫院張煥禎:「醫生不是單位人的時候,就樂觀了」

刊登日期:2014/9/3 下午 09:51:50 資料來源:台灣經貿網
張煥禎指出,台灣的醫生占70%。台灣醫生到大陸,必須在台灣是專科醫生,才能到大陸執業。所以他至少在台灣要做超過13年,包括醫學院7年和至少6年的住院醫師,才能到大陸來執業。患者當中,自費占70%,商業保險占30%。現在病人主要是台灣一半、大陸30%、境外人士20%,但是大陸病人越來越多。做醫院最重要的是醫生,沒有好醫生其他什麼再好都沒用。社會辦醫是要辦大型醫院才能賺錢的。除非走高端,否則規模小就很難掙錢,同時,私營醫院絕對刺激公立醫院。公立醫院獨大的時候,沒有私營醫院的刺激,怎麼做公立醫院改革都不會有改革。它改革絕不是因為政府要它改革,也不是它自己想改革,絕對是老百姓逼它改革。張煥禎提到,2002年剛進來的時候想複製台灣的連鎖醫院,但是到2010年才發現這條道好像走不通,戰略應該改變。現在的戰略是在上海舉辦1-2家醫院,作為一個展示中心,甚至以後變成訓練中心。也就是說,以後將不再直接自建醫院,而是輸出醫院管理經驗。如果獨資建醫院,恐怕最多也就是幾十家,但管理可以做100家、1000家,而且可以批發式地輸出,管理效益也不會差。禾新定位是綜合高端醫院,但大陸都是專科醫院,而台灣專科醫院很少,都是做綜合的。台灣前30名的醫院都是綜合醫院。而且,大陸很注重品牌,很多醫院都是以專科做醫院的品牌,所以禾新也開始打品牌,比如住院是微創、產科,門診是全科和小兒科,其他的是健康檢查、抗衰老,包括牙齒和美容等。但做出品牌,也需要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