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裡的鞋王》向低利代工Say No!拒絕愛迪達300億訂單,年營收逼近600億,寫下台廠最狂傳奇

刊登日期:2021/12/1 上午 10:48:19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今周刊
「NIKE、愛迪達和代工廠之間的利潤很固定,NIKE給代工廠8%的利潤,愛迪達大約只有5到6%。」,一言道出了品牌與運動鞋代工廠之間,長期以來「不能說的祕密」。「不要小看這2到3%的差距,因為真正賺錢與否,往往就是在這2到3%。」無論是8%或是5%,都是「毛巾擰到乾」之後的計算。「再這樣下去,只會被欺負,賺不了錢。」現任清祿鞋業董事長蘇姜雄回憶,他從2017年開始和愛迪達展開談判,分析自己的利潤結構,也試圖調整生產模式,前後整整談了2年,沒有共識,最後,只有走向「分手」一途。「代工廠是有價值的,我們必須要求合理利潤!」做了這個重大決定2年之後的今天,他知道這絕對不是一件沒有風險的決策,甚至可能會有強大後座力,他必須做好所有準備。憑藉「技術」搶進供應鏈一軍,要證明代工廠的價值、勇敢拒絕「做白工」訂單。在NIKE將生產基地逐步移出中國、前進越南之後,2016年,清祿搶得先機,率先和NIKE在越南成立研發中心,幾年後,豐泰也在越南跟進。如今清祿在這座綠建築的研發中心內有員工2000多名,規模、技術都不在豐泰之下,清祿在NIKE供應鏈的地位愈形穩固,向豐泰逐步逼近,甚至朝分庭抗禮的競爭角色邁進。商場翻滾數10年,蘇姜雄當然知道只有技術領先才是最好的保障。他切斷了和愛迪達數10年的合作關係,等於向每年300多億元的愛迪達集團訂單說再見,占當時清祿營收足足一半之多。所幸NIKE訂單持續湧入,且不斷成長,如今清祿的營收雖然還沒有回到過去的高點,但因為擁有合理利潤,盈餘已經與之前相當。清祿為全世界的代工業喊出第一聲NO!開出第一槍。清祿鞋業鳴槍之後2年,證明不只活得很好,甚至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