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聯發科和台積電 需關注的財務指標其實不一樣 很多人常常搞錯

刊登日期:2020/10/29 上午 12:00:00 資料來源:今周刊
首先是統計2019年全球營收前十五強半導體公司,與其他半導體IDM大廠、IC設計廠及晶圓代工廠全部統計排名,聯發科以79億美元營收位列第十五名,與台積電成為唯二擠進前十五強的台灣企業。若只以IC設計業排名,今年上半年聯發科營收排名第四位,僅次於博通、高通及輝達。聯發科的研發及資本支出佔營收比重,分別是26%及3%,至於台積電的數字則是9%及43%,確實是有很明顯的差別。聯發科財務長及發言人顧大為說,研發型企業的研發費用,主要支出是研發人員的薪資,這對台灣GDP民間消費類別有卓著的貢獻,至於製造型企業若主要為進口硬體設備,所得的對象是外國廠商,對GDP的增加並無影響,這也是國人在關注研發型企業與製造型企業時,可以注意關心的角度。以聯發科努力耕耘的智慧型手機晶片來看,過去在3G、4G部分,持續透過自主研發及合併收購建立基礎,如今更與高通並列為全球5G晶片的領先族群,聯發科光是在5G晶片前後就投資近千億元,要讓每一代技術都能夠領先,只有持續投入研發經費及延攬更多優秀人才。不過,當年中國大陸發展面板業,台灣人才是首要延攬目標,2009年至今,面板業許多重要高階人才都被挖角到陸廠擔任要角,甚至有高階率領中階幹部集體投效,造成先進技術與智財權外流,目前對岸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台灣IC設計人才目前流失的情況,逐漸出現類似過去面板業的情況。顧大為認為,IC設計是腦力與智慧密集的產業,研發人員佔研發費用高達70%,人才是IC設計最重要的資產,攬才留才更是重要課題,員工應該被視為「資本」而非「成本」,人才流失對產業及社會的成本極高,台灣社會應該更高度重視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