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7月完成歐洲儲能企業併購!張安平定調水泥廠下一個10年:佈局全球能源生意

刊登日期:2021/7/5 下午 04:35:46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台泥和平廠的再生資源中心,將透過水泥窯協同處理(Co-processing)技術,以1,300度高溫可分解焚化爐無法處理的戴奧辛,將大多數廢棄物無害化成為再生資源,應用替代燃料,以降低煤炭使用量。去年台泥就協助處理102.5萬頓廢棄物,相當於全台5%事業廢棄物。不過在開發水泥替代原料上,台泥在台灣遇到困難。根據國家標準局CNS61規範,水泥熟料(主要原料是石灰石與黏土)的添加物不得超過5%,開發低碳製程上變得有限。張安平認為,台灣應參考歐盟、美國、日本的水泥標準作業,目前台泥已成功開發低碳水泥,「我們現在在葡萄牙(水泥廠)排碳量比台灣少了三分之一,技術已經辦得到,且水泥標準強度都達標,」目前台泥也持續與環保署溝通,盼解除老舊規範。在電力上,由台泥旗下子公司台泥綠能負責建置再生能源,原訂今年7月併網發電的嘉義漁電共生43MW(百萬瓦),延後至年底前併網發電,主要是工程方面有些延後,目前仍持續趕工中。在綠能開發上,2020年已運轉發電容量為35.7MW,預估2021年Q4達79.88MW,發電量超過1.29億度,相當於減碳6.5萬噸,此外台泥也投入地熱發電、海洋發電等技術。由於台泥以外銷為大宗、占比達61%,在歐洲、中國、非洲也有設廠。面對歐盟將在2023年針對進口到歐盟的水泥、鋼鐵等產品課徵碳關稅議題,張安平舉雙手贊成,「若碳成本沒有解決的話,地球將持續升溫。」像是歐盟訂定了2030年減碳55%,今年歐洲政府配給台泥的碳配額就減少三分之一,台泥也加速減碳計畫,「歐洲碳配額降很快,逼得每家公司要把碳排放降下來,對公司很辛苦,但對地球、環境是好事情,」張安平認為,2023年歐洲碳關稅上路後,美國也可能響應,他認為台灣產業必須正視碳的議題。撕下水泥業的高排碳標籤,未來十年台泥將朝向水泥、能源、廢棄物三大方向佈局,發展低碳環保水泥,能源上投入再生能源、儲能領域;並透過廢棄物替代水泥所需的燃料,創造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