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證明自己,進不了供應鏈」忍痛收掉千人蘇州廠、慘賠一半資本額,坦德如何變身鴻海攻電動車麻吉?

刊登日期:2022/7/13 下午 08:24:35 資料來源:yahoo!股市/ 今周刊
毛利率從2010年的46.8%,掉到2014年23.6%,讓時任董事長李昭霈下定決心轉型。李昭霈的第一步,就是忍痛逐步收掉員工逾千人的中國蘇州廠,光是2013、2014年提列的資產減損、資遣費,就超過3億元,讓公司虧掉逾半個資本額。歷經轉型又改名的坦德,在車用市場躥起的第二個關鍵,無疑來自於李昭霈的策略——免費開發、主動出擊。李昭霈把握機會「主動出擊」,他將樣品影片託朋友轉交鴻華,鴻華在收到樣品兩天後就親自訪廠,雙方高效率地展開合作。而驚奇接踵而來,鴻海投資部門透過鴻華,也認可坦德的技術,拍板用創投基金持有坦德28.6%的股權。「你不主動證明自己,他們是不會讓你進去(供應鏈)的。」即使非傳統車廠供應鏈,但李昭霈仍靠著主動精神,替他孵了10年的車燈大計,找到了指標客戶,預估坦德今年車燈營收占比,約可成長至1成。鴻華內部人士分析,坦德雖然剛進入車業,但技術不錯,也願意投資,是配合度極高的供應商。走出轉型低谷,坦德未來仍不乏挑戰。群創內部人士觀察,中國業者開始切入車用導光板,市場競爭將加大。有車燈同業提醒,一階廠必須背負產品瑕疵召回風險,因此過去許多小廠商寧可只當供應商。但這些狀況李昭霈並不擔心,因為公司除了現有客戶,也醞釀自行車燈、電動機車車燈等新計畫案,甚至布局未來的自適應(ADB)車燈。這家LED車燈廠的新星,似乎已預備好一套突圍計畫,準備在市場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