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能創辦人劉峻誠:成功的定義是「為台灣開創新產業」

刊登日期:2021/1/20 下午 06:45:00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經濟日報
劉峻誠2015年在加州聖地牙哥創立耐能時,決定把台灣作為研發基地,並投入極大心力延攬人才、爭取投資。儘管如此,公司仍在2016年出現資金和管理危機;劉峻誠說:「那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公司的錢燒光,瀕臨倒閉,許多員工辭職。」一名合作夥伴坦言,曾懷疑公司是否有未來,「但我認為一名真正的企業家永遠不會放棄,我在劉峻誠身上看到了這個特質,決定相信他。」耐能在危急存亡之際,劉峻誠決定把晶片的智慧財產權授權給大陸的家電製造商格力電器;不久後,全球興起AI技術研發潮,耐能也因此取得數輪募資。依據Crunchbase資料,耐能在2017至2020年募得逾7,300萬美元,公司市值上看5億美元,成為台灣最有價值的晶片新創公司,近來更獲得鴻海集團和華邦電的投資。獲得金援後,耐能開始量產自家晶片,前年發表的KL 520和去年推出的KL720晶片,都受國際研究機構認可,被EETimes和Gartner視為與英特爾、輝達的產品同等級。耐能的臉部辨識演算法,甚至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NIST)2019年舉辦的競賽中獲得最高分。矽谷新創加速器SparkLabs台北站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Edgar Chiu)表示,耐能為台灣創下重要先例,「時隔多年,台灣終於再次出現擁有實際技術的核心新創公司,有意願進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