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一生懸命的戰場:搞PC要30年才出頭,年輕人新路在電動車

刊登日期:2021/10/4 下午 04:23:06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733期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作夢的方法極為務實,就是開拓出海口,只要更多人使用鴻海平台生產出來的電動車,自然就會變成規格。讓愈多人使用,搶佔規格話語權劉揚偉一手佈局出海口,另一手往上游關鍵零件──馬達、電池、半導體佈局。今年7月,鴻海與電動車馬達大廠日本電產(Nidec)在台合組公司。之後又迅速出手買下旺宏六吋晶圓廠,預備發展化合物半導體,以供未來需求量大的車用晶片。鴻海電動車大業的最後一塊拼圖,就是落地生產。9月,鴻海和泰國石油簽約合作,將合資在「東方底特律」泰國設立電動車製造廠。合資廠就是走BOL模式,鴻海只佔股四成,對方六成,就是為了讓對方有上市誘因。「如果只有他一人動,鴻海下面的人不動,事情也會做不成,」一位熟悉劉揚偉困境的車界大老指出。鴻海的電動車,最快得到2023年才能出貨,目前仍靠傳統業務賺錢。年輕時,劉揚偉曾在美國創業,經營自己的科技公司。問劉揚偉現在做電動車像創業嗎?「真的就是創業,從沒有到有,我很習慣了,也很enjoy(享受)這個過程,」他說。但慢條斯理的他,這時放大音量,彷彿憋了很久。「我們年輕時看到的世界是愈來愈好,但下一代看到的世界呢?他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感受?外面說年輕人草莓族,我說不是,是時代和環境不同,」他說。「現在年輕人搞PC,要搞30年,上頭的人才老去。(如今)他不會要等30年,他要走新的路,搞EV(電動車)。」劉揚偉彷彿是在說給自己、說給轉型的鴻海,更像是說給正要轉骨的台灣產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