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樣做代工,電動車更能發揮影響力?鴻海「打群架」有3大優勢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刊登日期:2021/11/2 下午 10:42:04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商業周刊
鴻海的競爭優勢基本上有以下3點:第一是核心技術及資源整合能力:未來電動車有三大組成:電子零件、半導體及AI、還有機構件。以往汽車核心引擎已經被半導體及AI所取代,台灣至少掌握了2/3的專長,這是和燃油車製造所不同的。第二是生態系:也就是鴻海打造的MIH電動車平台。雖然零組件由以往上千件降到現在數百件,但仍有許多相關業者,MIH已吸引近2千家全球廠商加入。在鴻海推動下,大家可快速協力合作,共同提出解決方案滿足客戶需要。第三是全球布局及策略聯盟:以往是歐美市場加中國製造,但現在由於保護主義興起,因此在全球各地均需有生產據點。鴻海的策略是和當地龍頭合作,比如說在東南亞和泰國國家石油(PTT)合資,在中國和浙江吉利汽車合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台灣產業界不能只為別人代工,應該把能力發揮在系統解決方案上,創造出更多價值,並透過電動車平台聯盟,拓展影響力,他指出,「智慧化」是決勝關鍵,而台灣在硬體、半導體和軟體均有實力,將相關技術和電動車機構設計整合,台灣會極有競爭力。簡單的說,鴻海成功關鍵是「產業生態系」。過去台灣廠商只有零組件和產品,頂多整合成技術系統,但說穿了還是產品導向。但世界已經改變了,未來需要的是「合縱連橫」。未來,全球會形成不同國家系統競爭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