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豬 看見循環經濟大未來》大同救營運,竟從森林蓋豬舍開始?

刊登日期:2021/8/26 下午 01:25:35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1763期
它,是鹿草畜牧場,也是台糖46億元豬舍改建工程案的得標業者——大同拿下的7座豬舍改建案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這場行動,為何會成為百年大同振衰起敝的新生意?「我們不是去養豬,而是一個數位轉型的推手,」6月剛走馬上任的大同總經理何春盛說,新豬舍的背後要整合許多科技,並非大同不務正業,反而,「綠色循環經濟,這是國家重大建設⋯,大同的歷史就是台灣進化史,」他舉例,大同的事業從修鐵路、做馬達⋯到資訊系統、綠能,要找回百年來的競爭力,就「不能只想到賺錢,做生意,一定要給賺錢賦予一個使命。」大同系統事業群處長陳薇筠指出,新豬舍平均每座造價逾6億元,從無臭的豬舍興建、尿液收集的污水系統、豬糞沼氣發電等一路到智慧飼養與管理系統⋯,包含標案要求的項目,以及未來可能爭取到的相關業務,就需要動員該公司7大部門的資源才能滿足。帶隊標下該案的系統事業群,1年營收規模約30億元,而得標的7座豬舍總金額達46億元,相當於該部門1年半營收,可見大同寶寶幫豬寶寶蓋新房,是門好生意。何春盛盤算,全台養豬戶逾6千戶,隨著台糖的示範效果,有望帶起大家跟進改建,讓台灣年產值700億元的養豬業都動起來,甚至推及雞、牛、羊等其他畜牧業,「這是個可持續深耕的數位轉型新市場。」從發電、污水到飼養,處處能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