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特斯拉大賣前嗅到商機 敢接「棄單」的55歲老廠闖進新創圈

刊登日期:2021/10/4 下午 04:19:34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733期
2015年左右,當時電動車正要起步,特斯拉才要開始,中國造車新勢力剛陸續成立,電動車新創前景不明、需求又小。瞄準這塊市場空缺,屬於中小型一階及二階供應商的信昌,願意以大廠約十分之一的價錢接下開發案。信昌營銷長奚仲豪說,與電動車新創合作的獲利確實偏低,部份開發案甚至只有正常行情一半的利潤;但是當這些新創成功打進市場,吸引業界目光,信昌也因此獲得額外效益,甚至有客戶上門指名要買與新創車廠相同的產品。新車廠不只帶來供應鏈的量變,更多的還有造車思維的質變。「新車廠想的是『我的消費者在想什麼』,而不是以前這樣做,我就繼續這樣做下去,」信昌研發長奚仲強很感慨,許多新功能傳統車廠有想過,但想了20年,卻不敢用。他分析,傳統車廠重視工藝、經驗和技術;新車廠更注重新科技、新服務與使用者體驗。為了跟著求新求變,信昌投入大量資源在研發上,研發預算較先前增加了1倍以上。信昌在台灣、中國與歐洲都設立了研發基地。位於中國福州的技術中心,目前有約120名研發工程師,中心內的檢測實驗室更已取得中國官方認證,加速服務中國車廠。中國電動車新創如雨後春筍冒出,信昌曾多次遇到客戶跑路、拿不到尾款,數年下來總共虧損了上千萬人民幣。為了跟上起飛中的新能源車商機,信昌近年在第三代主導下評估海外設廠計劃,奚家在汽車產業百年變局中準備交班,前途雖仍充滿挑戰,但卻有更多新時代帶來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