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華先進只做車廠50%工作 2025年就賺錢 這2點是關鍵

刊登日期:2023/10/24 下午 03:46:01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大舉跨入電動車戰場,鴻海已開發電動皮卡 Model V 及物流貨車 Model N,那麼鴻華先進負責開發 Model C、Model B、Model T、Model E,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憑什麼5年就能賺錢?一、沒有工廠負擔: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指出,公司創新的商業模式 CDMS(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等於把傳統車廠從品牌到銷售一條龍的5個環節(品牌、設計、供應鏈、製造、銷售)工作,只承接其中50%,也就是2.5個環節:設計電動車平台及供應鏈管理,生產段則只做生產管理部分,真正的生產製造由海外各地合作夥伴(如鴻海或PTT等……)負責,品牌經營跟銷售服務也由客戶(車廠)掌握,鴻華先進不碰。目前鴻華先進已經發表4款原型車,開放多品牌共用或局部客製化,其中電動巴士最早量產,在台灣及印尼開始交貨,鴻華先進公布的2022年財報出貨數據也顯示,2022年對台灣交貨的電動巴士平均出廠價800多萬元,相對一般電動巴士價格1,000萬元以上,極具競爭力。二、多品牌共用模組省成本:除不投資自有大型工廠,鴻華先進快速獲利的另一個關鍵是 CDMS 模式採共用模組設計,Model C 車款很快將達經濟規模,首先台灣品牌納智捷採用開發的 n7 訴求售價低於百萬元,已有8,000台訂單,本季預備量產,2024年1月開始交貨,目標半年內交完,北美版 Model C 也已經開發中,預計2025年第3季上市。在超過兩個客戶共用 Model C 平台下,鴻華先進明年也預備投資更多模具於準備量產,加上 Model B 將上市及設計開發費用無形資產資本化。李秉彥表示,鴻先進開發出模組化的開放式平台,若獲得多品牌共同開發,模組化跟共用化就能降低每台電動車研發成本跟開發時間,進而提升獲利,以輕資產加速投資回報,白話的說,就是此商業模式經營到一定規模量,獲利是等比級數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