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工廠、版型上雲…變身科技成衣公司 老牌成衣廠光隆把傳產做成時尚業

刊登日期:2022/9/5 上午 07:00:00 資料來源:財訊雙週刊 667 期
光隆董事長詹賀博說,光隆的主力產品是冬衣,複雜性高且款式多,從設計、打版到打樣,都需要投資大量的資源,對打版師傅的倚賴度高。隨著打版師傅凋零、電腦繪圖興起,年輕人對於從事此類工作的熱忱大幅降低,他在2020年建置了資料庫,將過去打版師傅做的所有版型上雲,客戶如有需求,就可以快速從大數據中調出版型修改討論,「這會讓年輕人覺得雖然是從事傳產業,但感覺是在做時尚業。」詹賀博分享,光隆的主力生產據點在越南,2021年6月碰上越南疫情大爆發,工廠生產線全面停擺,但全年獲利還能達到5.15億元、創下歷史次高,靠的就是業外的資產活化和投資出場的眼光。詹賀博說,出售中國江蘇昆山的廠房、完銷宜蘭開發中心的26棟透天別墅,關係企業又在股價高檔時處分了美國上市公司VIZIO的股票,讓光隆去年進帳數10億元的業外收益。光隆是連小客戶、少量的一次性訂單也能承接,優點就是風險分散、單價拉高,藉此獲得更高的毛利率,像是今年2月的冬奧,台灣代表隊隊服及美國滑雪板隊服都是例子。不斷開發新客戶是光隆必須面對的挑戰。身為詹賀博高中學長的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表示,詹賀博基本上就是「科技人」,做事風格和傳統成衣產業很不一樣,像是工序非常複雜的機能服,他只做小批量,但又把科學管理的想法放進去,這種模式別人做可能會賠錢,或是下一次就改接大單,「但他熱中於用科技方法做小批量高品質的機能服。」李鴻基甚至建議,光隆可以成為歐洲、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多國個性化潮流品牌的孵化器,未來就更有機會出現長尾效應。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
編號 | 刊登日期 | 資料標題 | 資料館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