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九成產線反搶下七成市佔率! 林榮錦三招讓瀕臨破產老藥廠翻身百億企業

刊登日期:2020/7/9 下午 12:05:56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拐點一:砍產線,讓目標明確。接手晟德後,他先釐清誰是競爭者、要進入哪個領域。當時他給晟德的定位是,公司要進入一個沒有人的領域,雖然那時營業額很小,大約8000萬元,而且一年現金流虧損約3000萬。學藥出身的他,很清楚藥廠的資本支出,只要取得最難的GMP後問題就不大了,後續變動成本在藥廠適當化後,現金流就不可怕了。所以當時就把晟德定位只要做水劑就好,讓一切單純化、目標明確,也因此讓他們成為台灣處方用藥的水劑之王。拐點二:發展生技工業銀行。到了2013至14年,他發覺台灣的生技產業有泡沫化跡象。當時很多人找我投資,但估值都高得很可怕,他第一直覺是產業出現泡沫化。2014年,他發現晟德的市值雖大,但幾乎都是股票,現金不多,他覺得這樣的現金流跟資產配置有風險,因此他想找現金流較強的公司來幫他們。拐點三 :跨足乳業,佈局全球。他發現澳優乳業的現金流很強,就在香港找最大股東直接把它買下來,重新幫澳優乳業對焦,包括在中國跟全球的市場佈局、企業定位與策略,還有未來5年、10年的願景和使命。他還創立了企業內部虛擬的「澳優大學」,把各部門的知識數位化、快速培養人才,調整好企業的DNA。把澳優的品牌梳理清楚後,大家就群狼奔馳,業績持續成長,股票市值也變高。目前他打算把手上的投資案整併成幾個大的。希望2025年時,他聚焦的那7、8家公司市值能到250億以上,沒有的話他就會清理掉。一般來說,企業發展到頂峰時,就必須思考如何再定位,假如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勢頭」階段,就該 跳到下一個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