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辦醫的台灣“老兵”張煥禎:禾新這十年

刊登日期:2014/9/3 上午 09:25:13 資料來源:華夏經緯網
《21世紀》經濟報道:禾新為什麼可以成為第一個台資獨資的醫院?張煥禎:上海辰新醫院在2002年是大陸第一家臺商醫院,不過是中外合資的。經過10年沉澱有了一定基礎,加上它有責任為臺胞服務,必須要延伸下去。也希望在上海把我們的管理公司加以發展,我們有這樣的願景。那時候有5個省都在爭第一個台資獨資醫院到底花落誰家。我們有這樣的基礎,有這樣的需求目的,有這樣的機緣,加上上海方面對我們的支援,最終促成了禾新醫院的成立。有很大調整,不用修改就可以移過來的制度大概有40%,40%需要修改,20%要重新制定。舉個例子,在這邊要設院辦主任,在台灣不用。我們院辦主任是很小的,相當於秘書,在大陸是要進管理核心的。再有,在台灣有住院醫師制度,如果你是他的病人,住院、門診、急診和各種檢查都由他來負責。但是大陸不是,這個就完全都要改,門診有門診的醫生,住院有住院的醫生。再比如,不是說要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嘛,電費要比照公家醫院。可是很長時間了,這麼簡單的事情也還是很難到位。最關鍵的是醫生的自由執業,台灣可以,大陸不行。《21世紀》:上海禾新醫院現在的病人構成是怎樣的?張煥禎:患者當中,自費佔70%,商業保險佔30%。《21世紀》:現在病人主要是大陸還是台灣的?張煥禎:台灣一半、大陸30%、境外人士20%,但是大陸人越來越多。台灣的旺旺、明基、宗仁卿三家在大陸舉辦民營醫院,發現在大陸做醫院挑戰很大,因為醫生沒有資源。醫生不是單位人而是自由人的時候,就樂觀了。那時候有錢的大集團就進來舉辦醫院。所以,現在我們要轉變經營思路,即不再自己建設舉辦醫院,而是轉型做醫院管理服務,因為服務諮詢等不受限制。